蔬菜流通组织化、包装化程度低,生产流通方式分散
追溯体系待加强
一旦在检测环节查出问题,能否及时进行追溯?
从2004年起,山东潍坊市启动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网络系统。潍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每车蔬菜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合格后方能外运。菜农加入合作社后,申请蔬菜商标,在每包蔬菜上贴条形码,不管进入哪个超市,都可以随时追溯。
就全国看,近年来商务部支持地方开展“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标准化菜市场改造”等工作,上海、青岛、宁波等地以此为契机,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肉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目前已逐步把追溯范围向蔬菜等农产品扩展。
但是,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流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管理要求较高。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人介绍,我国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到工作开展。
“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包装化程度低,生产流通方式分散,技术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对供应链中产品及经营者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采集。”这位负责人说,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有关蔬菜追溯体系建设的制度规定不完善,在商品、物流、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相关标准不系统、不完整;蔬菜种植流通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影响到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效果。
这位负责人说,针对我国蔬菜生产流通的现状,商务部将在已建设的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基础上,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将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纳入下一步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率先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及部分有条件的城市建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追溯方面起步较早,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上世纪80年代“疯牛病”事件发生后,为降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欧盟率先要求对畜产品实施追溯管理,随后美、日、韩等国也纷纷建立了农产品追溯系统。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备的农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据了解,今年商务部将出台支持政策,将追溯体系建设纳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支持范围,并把基础条件好的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做好技术保障、完善配套设施,力争尽早建设好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记者崔 鹏 马跃峰 李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