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菜市场,检测设备就是摆设,一年用不了几次
市场检测有用吗?
日前,记者走进全国最早进行“超市化”经营的肉菜市场——广州东川新街市,恰逢一位市场管理员抽检农产品。记者看到,管理员熟练地到每个蔬菜摊抽取一份样本,分别装入不同的塑料袋,然后回到市场“自检室”进行快速检测。这位管理员说,半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就能出来,随后还将在市场公示栏上公布。
据了解,市场本身配备的检测人员可对食品的农药残留量、二氧化硫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甲醛含量等进行检测,同时做好相关记录的备案,三次检测不合格就将被清理出场。
据广州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早在2004年,广州即制定实施《关于广州市肉菜(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和百货店配置检测设备的意见》,要求生鲜超市和百货店建立食品检测制度,配备与食品市场规模和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检测设施和专职检测人员,定期对销售的农副产品进行抽检。
早在2002年,东川新街市就建立起自己的食品检测室,并称每天对市场内出售的蔬菜都进行抽检,平均一天要抽检25—40个品种。但是,对于这家经营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商品近万种的市场来说,几十种蔬菜的检测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广州一些小型肉菜市场,记者并没发现应有的检测设备、检测制度。在大江涌肉菜市场,记者遇到刚买完菜准备回家的杨阿姨。当问她对这个市场的蔬菜是否放心时,她笑笑说:“不放心又能怎么办?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多买些时令菜、少买反季菜。”杨阿姨说,每次做菜前,都要把蔬菜放在沸水里浸泡一下,避免农药残留。
记者发现,一些市场即便拥有检测设备,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对食品安全检测,广州市推行“肉菜市场自检+主管部门巡检”的模式,而市场自检的效率和效果令人怀疑。据一些肉菜市场的摊主反应,检测设备有时就是一个“漂亮的摆设”,他们一年也遇不到几次检测,许多常去买菜的人甚至不知道该市场内还有这种机器。
近日,广州市食安委向市人大报告工作时表示,当前广州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有待完善。目前,广州市还没有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农业、卫生、质监等多个部门,存在因职能交叉或不清晰而造成的监管缺位和不到位现象,日常监管总体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当然,有些检测制度正在完善之中。记者在广州东川新街市发现,在中午、傍晚两个买菜的高峰时段,东川新街市在市场公秤处设立“检测角”,设专人指导市民用试纸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免费的快速检测,如果试纸检测变色就显示蔬菜农残超标,市场管理处将拿样菜到实验室进一步检测。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对此很感兴趣,主动到“检测角”检测蔬菜农药含量。这一举措在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加大市场自身的食品安全监控力度,可谓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