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对频繁出现问题的洋快餐进行质疑,对麦当劳鸡块“橡胶门”,肯德基“秒杀门”,以及当年沸沸扬扬的新奥尔良烤翅“苏丹红”事件口诛笔伐时,本土的中式快餐行业似乎迎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
洋快餐的问题频现给了中式快餐一次迎头赶上的机会。实际上,中国的消费者对以炸鸡汉堡薯条为主要代表的洋快餐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抛去出现的几次质量事故不说,洋快餐本身高热量高脂肪,以及口味单一的特性也逐渐开始被国内的消费者诟病。相比之下,更注重营养搭配和烹饪技巧的中式餐饮更加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7998亿元,同比增长16.8%,而此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表明,快餐行业占据了整个餐饮行业近20%的比例,而且随着社会城市化建设速度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提升。这一系列数字显示,快餐行业在中国一直是高速增长的朝阳产业。
在洋快餐进入中国并受到追捧多年的现状下,中式快餐或多或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从硬件上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另起炉灶。然而缺少强势的品牌效应和规模化连锁是中式快餐的最大软肋。截至今年,麦当劳在中国已拥有2000家以上的门店,肯德基刚刚突破3000家,口味最接近中餐的吉野家则在北京开设了超过100家分店。而中国本土的快餐品牌无论从品牌优势、数量和规模上都难以和洋快餐匹敌。除了拥有360家分店的真功夫和100多家分店的永和大王是国内规模数得上数的本土快餐品牌外,其他快餐品牌大多集中在各自特定的区域内,尚难形成规模与知名度并举的全国连锁品牌。
实际上,自古强调饮食文化的中国从来不缺乏开设规模化快餐店的基础,更不缺少强大的消费能力。成都小吃、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云南米线等等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店在各大城市扎根颇久,其中仅成都小吃在北京就有1400余家分店。然而和磅礴的数字相比,这些本土快餐却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式快餐大多为自发自主经营,相互竞争。虽然菜品种类和店面风格相似,却缺乏统一的品牌连锁标准,卫生状况和食品口味也都参差不齐。同时,散兵游勇似的经营方式使这些快餐大多缺乏战略性,经常因为一时间某种口味的流行而蜂拥开店,再在淡季到来时迅速撤退,导致不利于形成有效的规模和品牌效应,无法和洋快餐相提并论。
虽然和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相比,快餐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而出现的新兴产物,但这一产物同样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分别诞生于1930年和1955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并非偶然。历史的积累,品牌的沉淀,规范的运作和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它们成功的基础,这些正是中式快餐品牌最为缺乏的。和发展任何其他产业一样,中国的快餐行业要发展就必须摆脱无序化经营的现状,而这种现状背后是急功近利的毛病。这顶帽子不摘掉,恐怕中国的本土快餐业永远也担当不了抗衡洋快餐的大任。(记者 王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