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消毒餐具企业面临“三道坎”
摆脱发展停滞不前困境,规模化是必由之路
市场开拓难,成为摆在消毒餐具企业面前的现实困境。业内人士分析,消毒餐饮企业的发展主要面临黑作坊竞争、市民信任度不足和餐饮行业不认真合作的“三道坎”。
7月5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位于莲塘某工业区的益群消毒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一箱箱包装好的消毒餐具装车。据了解,作为我市最大的餐具消毒企业,益群每天生产3万多套消毒餐具,供应全市300多家餐馆。
尽管是目前我市最大的餐具消毒企业,但是益群的3条全自动生产线只开动了一条。“如果全面启动的话,我们日生产量可以达到50万套,但是市场消化不了。”总经理陈益群说。
与益群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坪山新区的卫康消毒有限公司,7月8日,记者看到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只摆放了一条生产线,显得格外空旷。总经理余卫洪告诉记者:“在龙岗区,我们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天的销量只有1万多套,从2007年到现在3年,销量都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
市场开拓难,成为摆在消毒餐具企业面前的现实困境。业内人士分析,消毒餐饮企业的发展主要面临黑作坊竞争、市民信任度不足和餐饮行业不认真合作的“三道坎”。
有牌无牌争啃“20%”蛋糕
市卫监所5月正式接管消毒餐具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以来,对全市的消毒餐具企业进行了走访。根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走访情况显示,目前我市拥有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40余家,无牌照的大约也在四五十家左右,他们供应的餐饮企业占全市的20%。
据了解,目前我市企业日生产量从四五千到2万多套不等,大部分处于1万多套的水平,属于中小型。市卫监所有关负责人表示,80%左右餐具消毒企业都处于艰难经营的状况,大家都在这20%的“蛋糕”上挣扎求存,根本没有能力开拓更大的市场。
陈益群2006年开办了我市第一家消毒餐具企业,见证了其中的艰难曲折。陈益群感慨,这个行业门槛太“低”。“消毒可以说是‘无形’的附加值,一般市民只能判断它干不干净。”像一些小作坊搞几台风扇吹干,找几个工人人工包装也能产生出外表差不多的“消毒餐具”。
但是要真正做到干净、卫生、安全,一家消毒餐具企业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到底一套正规消毒餐具是怎么“出炉”的呢?
据了解,一套正规的消毒餐具必须经过回收—除渣—初洗—浸泡—高压喷淋—精洗—烘干(红外线高温消毒)—质检—无菌包装—存储(紫外线消毒)—送货等11个流程才能到餐厅。“一套餐具出厂的成本都要7角,如果要像山寨产品一样卖到五六角,根本是自取灭亡。”
业内人士透露,黑作坊能够将每套餐具卖到五六角一套,就是省略了很多消毒环节,也没有建设无菌车间。“我们这个行业一般都是送货上门的,也给了黑作坊一些可钻的漏洞。”陈益群表示,有些餐馆并没有到消毒餐具企业踩过点,看到来货价格低,利润翻倍就下了单。
记者了解到,选择正规消毒餐具的餐馆还是在多数,在20%的市场份额中,正规的占了三分之二。“现在黑作坊主要集中在偏僻的城乡结合部,一般晚上才开门,经常变换地址,也给执法人员的检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