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的背后,有700多个供应商、近30万直接服务者、200万门店人员的付出……如此庞大、复杂的供应链条,作为连续位居全球乳业8强、蝉联亚洲乳业第一的伊利集团,是如何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将产品安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11月8-9日,在重庆召开的“全球协作的智能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上,知名第三方机构劳氏质量认证(以下简称“劳氏”)给出了答案。在此次论坛上,伊利集团摘得“最佳供应链实践奖”,是唯一一个获奖的食品企业。
伊利集团代表领取“最佳供应链实践奖”
“全球协作的智能供应链管理高峰论坛”由劳氏主办,劳氏是全球领先的提供独立审核服务的认证机构,包括广泛标准和准则的认证(Certification) 、核证(Validation)、核查(Verification)和培训(Training)服务,已得到50多个国家认监委的认可。
伊利摘得“最佳供应链实践奖”奖项,是劳氏对2500多家客户的综合考评得出的结论。劳氏认为伊利的供应链管理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供应链管理整体运作效率高,有效节约成本,是乳企绩效最高的代表;其次,供应链管理具有创新性,持续改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最后,供应链管理项目中所有与伊利合作的客户,都得到了有效的支持。
深耕供应链管理 打造“可持续共赢生态圈”
多年来,伊利集团在董事长潘刚“不创新,无未来”的创新思维指导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化管理创新,建立起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最终与消费者和产业链合作伙伴共享创新价值。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乳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供应链较长,从最后一环的消费者向上追溯,途经售、存、运、包等各个环节,一直延伸到奶牛养殖甚至牧草种植。
早在十年前,伊利率先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做出尝试,从前端采购到后端销售,尤其是针对奶源管理,自主研发出了一套覆盖全产业链、具备协同平台加以配合的立体化供应链体系。
劳氏认为,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者,伊利从硬件到软件,多年深耕供应链管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对覆盖原奶、供应商、供应链、经销商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形成端到端的完整闭环,还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供应链成本,促进了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提高了总体效益。
在对伊利供应商管理给予肯定的同时,劳氏还认为,伊利“全生命周期”供应商管理体系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从供应商开发、分类、绩效、风险、能力提升、关系管理及退出4个阶段、7个模块推动供应商管理优化,并根据供应商分类结果重点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和能力提升,以打造“可持续共赢生态圈”。同时,伊利还建立了“供应商管理”第三方资源库,与国内外知名的质量管理、精益管理咨询机构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并与第三方机构达成供应商共享服务及价格体系的意向。
从源头到终端 高标准把控产品品质
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在全球共有原辅料供应商700多家,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果蔬制品、农产品初加工、复合纸包装、塑料软硬包装等多个行业,国际知名企业利乐、康美、杜邦、帝斯曼等公司均位列其中,并与伊利有着多年合作。
众所周知,供应链质量是关系到乳制品质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直以来,伊利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率先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和预防。同时,伊利还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程序和可追溯管理流程,包括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确保了供应链安全、高效地运作。
2014年,伊利集团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和 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升级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目前,伊利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骨干大网,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2017年,伊利提出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生态圈”的战略图景。正如潘刚所言,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通过利益共享机制,伊利将集结全产业之力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全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是食品安全的创造者、把关者和守护者。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