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陕西境内留存着洛川会议旧址、八路军东渡黄河旧址、日军战俘营旧址等多处抗战遗迹。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华商报推出“追寻陕西抗战遗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大型行走活动,我们将联合爱心企业,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的文史专家,组成“遗迹寻访团”,从今日起到7月初,用近2个月的时间,分四路先后寻访陕西全境现存的抗战遗迹,重温当年全民族、全陕西金戈铁马、抗击日寇、重整河山的艰苦而伟大的历程。
线路一
洛川会议纪念馆
1937年8月22日—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制定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边界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延安抗大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校址在延安,1943年起,校长徐向前,兼任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抗大总学习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南泥湾
1941年3月,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5年12月下旬,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国际关系和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毛泽东在瓦窑堡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重大问题,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
宋家川河防战斗
1938年2月底,日军2000多人首次占领了军渡并隔河炮击吴堡宋家川和旧县城,但很快在警备八团的反击下撤回柳林。3月,日军以1个旅团的兵力,附炮30余门,企图占领军渡渡口。河防指挥部派警备八团主力击退日军。1938年到1942年间,日军先后在宋家川渡河六次,均以失败告终。
晋陕绥抗日司令部
在榆林市东南1.5公里处的金刚寺村,有一座残破的窑洞四合院,它是当年爱国将领邓宝珊领导的晋陕绥抗日司令部旧址“桃林山庄”。
忠烈祠
祠堂是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一间石屋,里面祭台上稠密地摆放着大小不等的烈士灵牌。中间最大的灵牌上写着“东北挺进军骑兵第六师师长少将刘桂五”,这是祠堂内上千位抗日阵亡将士中职级最高的。刘桂五左右和身后,依次排列着各级将士,有一千多位将士,在这里变成了几百个木头灵牌。忠烈祠虽然历经破败与荒凉,所幸主要的碑石还没有损毁,祠堂左右两侧是厢房,南向是马占山将军亲自撰写的碑文,碑文七百余字,字体很小,已不好辨认。
线路二
八路军办事处(后宰门)
1937年8月,设在陕西省西安市七贤庄1号的红军联络处改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工作人员最多时达200余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多次到办事处指导工作,会见各界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同国民党当局商讨抗战事宜。1946年,办事处撤回延安。
抗战碉堡、战壕遗迹
现仅存三处,一处碉堡位于秦东镇黄河风景区内老停车场,一处碉堡位于东山景区东北角。最后一处碉堡位于秦东镇十里铺村四组东北方向农田中。抗战碉堡遗址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用于防御日军渡河及收集情报的军事设施,设于沿黄河南岸的抗战一线。
八路军东渡黄河遗址
八路军总部及其下辖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约3万余人,在朱德率领下,分两批出师东进,取道韩城,从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奔赴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为配合国民党中央五届五中全会召开,身在秋林的阎锡山,于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召开第二战区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史称“秋林会议”。
线路三
黄埔军校七分校(长安区王曲街办)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培训营以下军官而组建的一所军校。1938年初,以西北军官训练班为基础在长安县王曲镇成立。1949年4月,训练班迁往勉县,10月在四川新都起义。
安吴堡青训班旧址
抗战时期,吴氏庄园是中共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1937年创办,1940年撤离。共办14期训练班,毕业学员12000余名,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等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工作,被誉为“青运史的丰碑、抗日青年的熔炉。”
换八路军军装誓师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在云阳受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叶剑英任参谋长。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全军总编制为45000人
竞存学校
西安竞存小学搬至陕西凤翔县办了中学及高中,先后共收纳东北流亡子弟5000余人。培养出抗日干部及骨干分子上千人,在抗日部队担任中高层领导40余人,它有抗日干部摇篮的美誉。
日军战俘营
1938年,国民政府将设于西安终南山下的“军政部第一俘虏收容所”迁往宝鸡。
遗址、窑洞,弹孔
1939年,荣德生的女婿李国伟主持着汉口的荣氏企业,决定将企业搬迁到大西北的宝鸡。4月起,申新四厂在李国伟的主持下搬迁到了宝鸡,为了防止日军飞机轰炸挖掘窑洞修建工厂。1941年2月,窑洞工厂全部竣工了。全厂共有窑洞24个,长度在60米以上的有7个,最长的有110米。1941年4月19日,窑洞工厂正式运转了,窑洞工厂也开创了中国抗战期间的一个神话。
西北工合
工合运动是抗战爆发后,由国际友人和国内各派进步力量发起,旨在弥补因战争而遭受到损失的工业生产力的不足,以工业生产为目标,采取合作化的组织原则,以半机器半手工的生产方式组织民众在大后方及战区进行生产自救的生产运动。1938年8月,中国工合创始人在宝鸡建立了西北工合办事处。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任娇采写
线路四
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驻地旧址(长安区杜曲街办)
光复军是1931年韩国爱国志士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在中国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军队。光复军第二支队于1942年9月正式成立,当时朝鲜半岛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光复军总司令部曾从西安迁至重庆,后又转回西安,坐落于杜曲镇。
黄埔军校一分校
1938年秋,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本部先驻陕西省汉中镇台衙门。一分校自迁汉中至1944年,历时7年。据统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先后有1万多名学生在抗日战场上阵亡,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北联大
抗战爆发后,平津被日军占领,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即现在的天津大学与河北工业大学)三所院校于9月10日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太原失陷以后,又迁往陕南,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7年7月,又改名为国立西北大学。
安康五里机场
机场始建于1938年,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空军第59航空站。历时一年即建成了长1000米、宽50米的跑道和包括机库等附属物的大型野战机场。抗战中期,随着武汉、老河口等地的沦陷,安康机场成为中国空军抗战前哨,机场进行了扩建,最高峰时停放战机102架,对拱卫战时陪都重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秦一乔
相关热词搜索: 1941年 西北工 西安临时大学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东山景区
上一篇:“寻访陕西抗战遗迹” 首支队伍今启程 走访陕北 下一篇:追寻陕西抗战遗迹 14位战士靠一挺机枪与日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