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美食

  华山龙文化

  西岳华山是秦岭支脉,秦岭素有“华夏龙脉”之称,故华山也堪称“龙山”。

  华山上有苍龙岭,是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苍龙铁锁”为明清华岳八景之一。民国《华阴县续志·艺文志·华岳八景》引史纪《苍龙铁锁》诗云:“峻岭横斜势自翘,如龙蟠曲远迢遥。烟霞一径通霄汉,絙索千年锁泬寥。渐近天门神转迈,回看人世骨应消。悠然忽听长松下,白发黄冠吹洞箫。”又明人袁宏道《苍龙岭》诗云:“瑟瑟秋涛谷底鸣,扶摇风里一毛轻。半生始得惊人事,撒手苍龙岭上行。”

  华山苍龙岭下有都龙庙。“都”有“汇聚”、“聚集”意,《广雅·释诂三》:“都,聚也。”又有“总”、“总共”意,《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都犹总也。”都龙庙,可理解为“汇聚众龙的总庙”。其庙的楹联为:“持节云霓万斛携西天云雨,垂旒琼庭一朝构东西波臣”。

  华山脚下有西岳庙,该庙始建于汉代,后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棂星门上斗拱勾连,精雕有九个伸凸的龙头,其中七个口张,两个口闭,以“明七暗九”的规制,寓意其庙等级之高,仅次于皇宫。

  以上是“自然龙”、“建筑龙”,之外,还有“传说龙”、“人物龙”。如《华山五龙》:道教著名神仙陈抟来华山之前,曾在湖北武当山隐居、修炼了二十余年。相传有金木水火土五条神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五龙见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西岳华山。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其移居华山,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便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今华山五龙桥附近的五龙潭,相传即为五龙驮陈抟来华山之后的栖隐之所。又传说,陈抟睡觉的本领就是龙教的,因为龙善于睡觉。

  还有《赵匡胤卖华山》:相传华山道士陈抟在华阴道上遇挑筐老人,发现其筐内盘着一条龙——少年赵匡胤。于是化作卖桃人与赵相识,指点其吃粮当兵。赵发迹后到华山谢陈,在华山之巅与陈下棋,连输数盘,遂以华山为赌,又输。后赵匡胤成为宋太祖,召陈抟抵京辅政,陈辞而不就,并写一道表章:“一片野心,全被白云留住;九重龙诏,休教丹凤衔来。”由于当年下棋时,赵匡胤曾将华山输给陈抟,且写有文约,盖有手印,故有“华山自古不纳粮”之说。

  陈抟自称“人中龙”,所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陈抟自题联)。他将自己以近四十年时间修炼成的道家“内家功夫独特之术”——“睡功”,即可以不吃不喝、不盖被子、不活动,能睡百天左右;“修炼时呼吸达到似有似无、六脉俱无”的功法,称为“蛰龙法”。还撰有32字的《蛰龙法诀》:“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见《吕祖全书》)

  龙文化的精神蕴涵

  对龙文化的中国精神蕴涵,可以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一)容合

  容合是“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

  容合以“容”为前提,首先强调“容”。所谓“容”,就是尊重、维护、延续自然界的生物生态的多样性,和人世间的文化形态的多样性。生物生态的多样性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多样性的基础,从而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使人类文明基因多元、表象丰富、活力散射、风光万千,从而为“合”,即创造新的文明提供着更多、更好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龙的形象是容合而成的。宋代学者罗愿等提出“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尔雅翼·释龙》);民间画龙有“九像说”,即“头像牛,身像鹿,眼像虾,嘴像驴,须像人胡,耳像狸猫,腹像蛇肚,足像凤趾,鳞像鱼”(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其实,龙的容合对象远远不止这十多种,鳄、蜥蜴、猪、熊、马、鲵、象、狗、猴、羊、蚕、蛾、螺、虾、龟、蛙、蚯蚓、穿山甲、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海潮、泥石流、古动物化石、树木花草、江河山脉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容合。

  中华民族是容合而成的,龙的容合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容合过程相一致。中华民族在新石器时代起源,龙也在新石器时代起源;中华民族在两汉魏晋时期基本形成,龙也在这个时期基本成型。

  中华文化也是容合而成的,龙反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容合。比如,战国时期出现的群龙、交龙,就反映了其时的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龙出现于佛教经典、亮相于佛庙殿堂,则是东汉以降,中华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容合的反映。不仅如此,龙还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比如,儒家讲的“仁”,道家讲的“道”,墨家讲的“兼爱”,都是容合性概念。容合性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而龙正好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特征。

  中国历史上强盛时期,都是文化上的大容合时期。汉文化是对秦文化、楚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西域各国文化的容合;唐文化是对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和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容合。盛唐时的长安,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容合的大熔炉。所谓恢宏开放,所谓博雅大气,无不以容合为基础、为内容。

  容合具有普适性。任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容合。比如日本文明,就是日本传统文明和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容合;而美国文明,则是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和美国土著文明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容合。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以互联网和跨国公司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无疑是一个大容合的时代,容合的事实已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容合的事实是容合精神的表象化。可以这样说,小到一个人、一个团体,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具备容合的精神,那他就干不成任何一桩事业。

  当今世界之所以冲突不断、战乱不止,许多家园被毁,许多生灵涂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人不讲、不行容合,或只是局部地,而非全球性地讲、行容合。所以,加大力度,弘扬、宣传、推广龙道文明的容合精神,让更多的地球人,尤其是那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领袖们接受容合的精神,并将其尊重为普适的公理和通行的准则,自觉、自愿地应用于国家、地区、民族、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问题的协调和处理中,就显得特别有必要。

  从哲学上看,容合可作为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宇宙是容合而成的,地球是容合而成的,地球人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容合而成的;地球人所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容合而成的,与地球人同存共处的山原河流也是容合而成的:容合实在是一种宇宙胸怀。这种胸怀博大而永恒:空间上无边无沿,时间上无始无终。

  容合还是一种方法论,也即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可以容合的方法来解决。容合意味着创新,创新有赖于容合,离不开容合。

  (二)福生

  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

  龙本来就是中国人为福生而创造的。古往今来,龙的身上都一直体现着福生的精神。作为水利神、农业神,龙是造福众生的;作为祖先神、人格神、民族神,龙更是造福众生的。

  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远古帝王,为什么被称龙、比龙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人文先祖秉赋着、体现着龙的福生的精神,干出了一番番兴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业。

  在龙文化中,有福生的善龙祥龙,也有一些祸生的恶龙孽龙。善龙祥龙是人们褒赞颂扬的对象,是龙族中正面的、居主导地位的力量。恶龙孽龙一般都会受到善龙祥龙的惩处,其祸害人间的行径,反衬出了善龙祥龙福生的可贵。

  福生也为容合提供了目的和规定。也就是说,容合是以福生为目的的,是有原则和限定的,这个原则和限定的根本点,便是看这个对象是否符合福生的精神。如果这个对象的所言所行不是福生,而是祸生的,那么在容合之前、之时,就要做教育、规劝、等待、惩处等工作,总之要使其改邪归正,弃祸生为福生,然后容而合之。

  福生之“生”,指的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人是高级动物,位于生物演化序列中的最高端,故福生首先是“福人”,然后才是“福”其他生物,即“以人为本,兼顾众生”。

  福人可分为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福人类等不同的层次。

  福个人:指造福、佑福于每一个个体的人。个人是家庭、集体、社会、人类的“元单位”,没有个人,就没有家庭、集体、社会和人类,故福生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是福个人。

  如何福个人?一是尊重、维护每一个人生存的权利。生存需要资源,资源靠劳动交换,故要尊重、维护每一个人劳动并获取报酬的权利。二是尊重、维护每一个人思想、表达的权利。思想使人与动物相区别,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有思想,从而有意志、有尊严。有了思想就要求表达,故要尊重、维护每一个人表达思想的权利。三是节制人的欲望,防止个人中心。人的欲望有无限膨胀的倾向,需要及时的有效的节制;应当尊重个人权利,但不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否则会既危害个人又危害社会。

  福家庭:指造福、佑福于每一个家庭。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或共同经济为纽带结合成的亲属团体。作为家庭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孝敬、赡养上辈人;生育、抚养下辈人;关爱、帮助同辈人;勤奋劳作,为家庭的存续、幸福做贡献。而一个社会、国家,对保护每一个家庭的权益,据理、依法、顾情地调解家庭矛盾、处理家庭纠纷负有责任。

  福集体:指造福、佑福于某一个或多个集体。集体是多个个体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获取某些利益而组合成的团体。福集体,意味着为了多个个体共同的利益而劳动、而努力。集体与个人相对。一般来说,组成集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福个人,即为集体内的每一个个体谋利益,但多个个人一旦组合成集体,集体的功能和利益就大于个人的功能和利益。

  福社会:指造福、佑福于一个社会。社会是在共同的时空下生活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联系而互动所形成的庞大而复杂的结构体。个人、家庭、集体等,都被社会所含纳、所统摄。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是福社会的组成部分。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故国家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同义,福社会也就意味着福国家。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是服务、协调、管理、代表社会的机构,国家政权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福社会。

  福人类:指造福、佑福于全人类。人类是人的总称。个人、家庭、集体、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故都可包括在人类之内。因为人类是由一个个个人、一个个家庭、一个个集体、一个个社会构成的,故福人类可以具体化为福社会、福集体、福家庭、福个人;而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也就意味着福人类。

  在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福人类发生矛盾、需要选择的情况下,提倡“小让大”原则,即福个人让于福家庭;福个人、福家庭让于福集体;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让于福社会;福个人、福家庭、福集体、福社会让于福人类。换句话说就是,福人类大于福社会、福集体、福家庭、福个人;福社会大于福集体、福家庭、福个人;福集体大于福家庭、福个人;福家庭大于福个人。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让大”原则,并不意味着“小”不重要、“小”无价值或价值不大,因为“小”有时候代表着真理、代表着未来,目下“小”,将来可能“大”。故应该充分尊重“小”,比如应充分尊重个人的意见,给个人意见以表达的机会。

  由于人既是物质性、利益性存在,又是精神性、意义性存在,故福生还有“物福”、“利福”和“魂福”、“义福”之别。物福、利福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提供基础保障,魂福、义福为精神的愉悦和升华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没有物福、利福,人就活不下去;没有魂福、义福,人就活得如行尸走肉,失去意义。福生是物福、利福与魂福、义福的统一。

  福生的践行、落实,需要道德规范以约束,需要法律制度以保障。

  福生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无论个人、团体、民族,还是政党、政府、国家,只有以福生为目的,其所作所为才是有价值的,福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福生的范围越大,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以祸生为目的,其所作所为就是负价值的,其祸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祸生的范围越大,其负价值越大。

  福生还是一种幸福论。这种幸福论认为,对一个人而言,福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福生的范围越大,幸福感越强。

  (三)谐天

  谐天就是与天和谐,就是尊重天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

  龙的容合对象,几乎将与古人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动物、天象一网打尽。这些动物和天象,代表着古人心目中的天,也就是我们讲的自然界。换句话说,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是天给人的生动直观、意味深长的符号,是人与天之间的中介。

  人与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使龙成为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它体现着中国圣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着先民对天道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敬畏。

  中国圣哲老子说:“知常曰明。”(《道德经》第十六章)自然界的生态是循环往复的,人按生态规律生活,便是“知常”。老子认为,“知常”就是明白人,而“不知常,妄作凶”(同上)。这个凶,就是我们讲的环境危机、生态灾难。于是老子警告说:“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人放任自己的欲望,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这当然是“失道”的行为,“失道”,自然要承受“失道”带来的后果,即领受大自然的惩罚。

  老子犹龙,老子的思想,堪称为古老中国的生态智慧、龙的智慧。

  人口爆炸、资源破坏、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目前的世界,已陷入严重的生态危机。

  自然环境的破坏首先肇始于西方。近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经济基础。资本家追求利润扩大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使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持续性地被消耗,所产生的自然界不能及时转化和消解的垃圾与日俱增。

  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西方文化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人为自然立法”的狂妄观念。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力倡扬生态文明的当今,强调龙道文明的谐天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谐天意味着放弃“人类中心主义”,意味着人与自然不再对立,意味着按自然规律规范人的行为。

  谐天是一种天人观。这种天人观认为:天是人之母,人是天之子,天永远大于人,人永远小于天;人只能谐天,不可能胜天;人若做逆天、悖天、害天之事,必遭天谴。

  谐天也是一种生态论。这种生态论认为,生态警钟已经敲响,为了人类的存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人类必须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球家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力戒贪欲,适度生产,放弃过度消费,过低碳、环保的生活。否则,人类将毁灭在自己手里,万劫难返。

  (四)奋进

  奋进就是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适变图强。

  从姿态上看,无论水中游、地上行,还是天上飞,龙给人们展示的多是昂首挺胸、瞠目振鳞、精神抖擞、全力以赴、一往无前的形象;而民俗活动中的龙舟竞渡,则突出地昭示着龙的奋进的精神。但见彩旗如云,鼓呼雷动,人人奋力,龙龙争先,如弹出膛,如箭离弦,桨影纷然,浪花激溅,那热闹的景象,那宏大的场面,那激昂的情绪,那蓬勃的力量,实实在在地令人振奋!

  排在中国六经之首的《易经》,其第一卦《乾卦》就是一个以龙为题材的,意义特别、影响深远的“龙卦”。其卦以龙的发展变化——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跃龙在渊”,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为喻,既形象又抽象地阐发了一种道理,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自然界行的是一种健康的大道,而人呢,应该像可以在水中游,也可以在地上行,但终要腾飞于云天的神龙那样,努力上进,毫不懈怠。

  自古以来,龙多被用来比称人间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有这样的比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杰身上具备着奋进的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繁荣昌盛做出了创造性、开拓性的贡献。

  龙的形象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龙。新石器时代有早期的简单质朴的“原龙”,夏商周时期有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有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有刚柔并存的“行龙”,元明清三代有复杂华丽的“黄龙”。进入新世纪后,我们看到了许多吉庆嘉瑞的“祥龙”,如穿福字褂、钱字衫、骑摩托、打手机、用E卡的“时尚龙”,以绿叶为发、为眉的“生态龙”,活跃在影视屏幕上的“卡通龙”等。从龙形象的演变,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轨迹。

  当然,这里所讲的奋进,是以容合为手段,以谐天为条件,以福生为目的的奋进,背离这些要求,任何奋进产生的都是负价值,都要受到正义力量的谴责和制裁。

  奋进是一种人生观。这样的人生观认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向上的人生,才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人生,否则就是消极的、病态的、负面的、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违背的人生。

  奋进也是一种强国论。这种强国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有赖于国人的团结奋进,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一个国家才能昌盛富强。而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能告别落后,告别屈辱,告别被动挨打的命运,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庞进,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著有《龙的习俗》(大陆版、台湾版)《创造论》《龙子龙孙龙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秦人家事》等30余种。)

编辑:李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