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美食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广州有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尔后整理成文,冠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题目公开发表。得知董小军先生为着“激励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与拼搏”,有意打造《华山论剑与中国精神》一书,隆重推向社会,我心中蓦地升腾起一个跃动的念想:学习鲁迅先生那篇妙文的立意和篇名,抒发几丝自己对“华山论剑”、“中国精神”、“白酒品位”的思考与感悟,撰写上一篇《华山论剑及中国精神与酒之关系》的小文,以忝附这本大书骥尾,当庶几一快事也。

  

  “飞雪连天射白虎,笑书神侠倚碧鸳。”自从世界级大作家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雕英雄传》闪亮文坛,书中诸路好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逞雄竞技,华山论剑以来,中华汉语语系便平添了一个音节响亮的现代成语——“华山论剑”。而时间的车轮驶入了2003年,在秋高气爽的10月8日那一天,被尊为“五岳联盟”荣誉盟主的金大侠首次登临西岳华山。他伫立“石作莲花云作台”(李白诗句)的云台峰(即北峰),兴致大发,笔走龙蛇,从此,在那绝壁摩崖上便有了镌刻下的“华山论剑”四个大字。同时,由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担纲主评述,集“巴蜀鬼才”魏明伦、“北大醉侠”孔庆东、大导演张纪中、名编剧杨争光四大明星,分别从“剑影江湖”“情为何物”“金剧春秋”“侠旅萍踪”四个角度,直面金庸,切磋过招,唱响了“华山论剑”崭新的宏旨大义。其时,金庸吐露心声:自己“小说中写到的华山论剑的情景是五个武林高手一决武功高下。这次华山论剑不是比试武功,不是比赛性质的,而是友好地讨论问题……”王鲁湘则阐述得更加清晰明了,这次活动引发了“几代人的注目”,“这么多人谈这个话题,这本身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状态的历史,进入精神生活的历史。”如是说,“华山论剑”的寓意自然愈加丰盈升华,演绎成一个意味着高手博弈、切磋技艺而臻巅峰境界,其标识为锐意创新、积极开拓、挺进高层次学术争鸣的现代语汇。回眸往昔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风云,扫描今日金庸亲临云台、挥毫题写“华山论剑”之情景,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问题,适合“论剑”的地方多矣,金庸为何对华山情有独钟?这恐怕非是金庸先生心血来潮之举,而恰恰是斯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对视华山,仰望五峰,人们难免会心潮澎湃,激情涌动。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末文化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蕴涵丰赡,以“奇、险、峻、秀”驰名遐迩,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2亿年前,远古典籍《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山蕴蓄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区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活脱出“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之壮观景象。其中南峰不仅是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杜甫有诗颂曰:“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站在此地,但见四围山峦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潼关孟原,尽收眼底。沐日迎风,昂头举臂,仿佛青天在握,星斗可摘,顿生“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寇准诗句)之惊叹。然而,相对“西岳峥嵘何壮哉”(李白诗句)的自然胜景,华山深邃厚重的人文资源更加让人心仪。且不说山上山下那诉不尽道不完的名人遗迹、高贤仙踪,也不论那“袖拂天星”、超诣绝尘的石刻墨宝、“博台”书院,只是那王猛谏战、陈抟论兵的故事,便足以为“论剑”的地址放到华山行了奠基礼。王猛谏战说的是前秦苻坚拟攻打东晋,王猛觉得条件还不成熟,趁苻坚来探病之际劝告苻坚,应当把注意力放到胡人将领的反叛上,不要忙于攻晋。两人好一阵“论剑”,结果苻坚不听,“淝水之战”,全军覆没。陈抟论兵是宋太宗欲兴兵征讨河东,陈抟预测若战必败,“论剑”中持坚决反对态度。奈何太宗不采纳陈抟的意见,宋军进兵,大败而回。后来陈抟建议再次兴兵,宋太宗问明原因,听取了陈抟的意见,果然一举成功。王猛、陈抟均为隐于华山的高士,早在一千多年前便开了“华山论剑”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和有益的启迪。华山,中国巅峰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脊梁之一,其巅峰之道,乃中国精神的一种物质符号。如今的士子精英步前贤后尘,选择斯地“华山论剑”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华山论剑”自古以来的核心内容当是“勇、智、敏、仁”,其亦是中华国学的核心要义。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有3300年的文字记载。16世纪,《道德经》便已风靡西欧。欧洲哲学重镇德国的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名家都重视老子。十几年前《纽约时报》评选全人类古往今来十位最重要的思想家,老子名列前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历史上被翻译成外文而流传最广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道德经》。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编写的《哲学辞典》里列有关于孔子的专节,他是将孔子作为启蒙运动要宣传的普遍价值之一来介绍的。如今,被誉为“圣之时者也”的孔夫子,大大方方地带着汉字和《论语》讲义“出关”去了。据说,当下全球已有差不多300家孔子学院和近百家孔子课堂,星罗棋布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其影响大大超越老子了。“天不变,道亦不变”;“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文艺复兴越过十字军向后看,在更遥远的希腊获得灵感。我愿相信,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复兴也一样,必须从自己的全部经验和历史总结中总结教训,寻求灵感。这就意味着今日中国精神需要国学,需要重建普遍价值。也就需要回到原点,融会古今,贯通中西,深层对话,对接现代,走向未来。

  孔子提倡诗教、文教、雅训。文,既是“不学诗,无以言”,也是“文以载道”、文化一切。孔子用诗书礼乐来为文明设置底线,同时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个底线是一种普遍价值,这种将人性理想化了,升华为文明的底线,就是人与人关系中应当遵循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止于至善等等。这种底线能够使中华民族从黑暗、愚昧走向大道的。当然,文明并非一劳永逸,文明是不断丰富的过程,丰富的过程中,文明也会偏离文明。文明总是有它在某个时代的共体性。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思想特别多元、主义特别活跃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究竟基于什么样的文明根底,经由怎样艰难的探索和艰苦的奋斗历程,方才走到今天。中国凭借着这一文明根底,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明天?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创设与变革,都无法消除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浓厚文化印记。国家主要制度的建设不仅要以其主导价值观为指引,同时还要以维护和促进其主导价值观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国体一脉相承,可以说是适应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精辟地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开创者中,老、孔、庄堪为脊梁。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树立了伟大的精神支柱,铸造了不朽的民族魂魄,从而维系着、凝聚着中华民族,使之于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要说中国精神,应当要从这些圭臬中去寻找、去浓缩、去升华。当然,传统并不是以线性的、单一的解释方式所能把握住的,因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成,及其所发挥的巨大功能,不是只靠逻辑思维而形成的。一般而言,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孔子一生以“志道”“求道”“行道”为职志。同时,他是通过“学”来实现这一点的。这里所说的“道”,是指最高真理,有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道”的概念是一个富有理性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哲学范畴。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它有着极为深厚极为稳固的文明根柢作自己坚实的基础。“创唯邦求”与“选贤任能”的政治伦理,“以义制利”和“以德制欲”的经济伦理,以“中”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以“德性普施”“天下文明”的世界伦理,为中华文明四大伦理原则,使中华文明得以长存并多次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同时,中国精神又具有天下为公、有容乃大的世界视野,勇于吸收世界其他各种文明的精华来滋养自己,充实自己,并致力于构建和维护一种协和万事、天下文明的新的世界秩序,当然迸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注重选择,卑视“随俗而趋,随流而靡”(王夫之语)。中国精神内涵丰富,仁怀天下是也,敏而创新是也,智慧通达是也,勇于进取是也。还有,中国精神的另一大特色硬骨头精神(毛泽东曾满怀敬意地礼赞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集古代的大成,而且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成为中国人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是远离感性世界,同时更接近客观世界的本质,从而进入更高的、自觉的、自由的精神世界的领域。荀子称之为“解蔽”者,就是解除一切人为的思想禁锢,开阔视野,追踪时代的脚步,具备创新的眼光,充分发挥理性思维的功能,无疑可作中国精神的又一解读。而儒家竭力推崇的诚信,不仅是道德之途径和根据,同时,亦是政事之本和社会礼义伦理之道建立的根据。诚信以“真实”为其根本义,人实现其存在的真实,必以道德为进路。诚信,既显诸人的德性成就,同时亦构成了诸德之为德性的本质根据。仪礼智信诸德,要见之于“行”。但这“行”须是“诚中形外”的“德之行”,方具有其自身必然的道德价值。“信”的不欺诈、重然诺、讲信用的含义,亦要建于“诚中形外”这一“德之行”之内在规定。当今社会要重建高扬诚信道德,重在唤醒人心内的天德良知,由之逐渐在整个社会矗立起道义至上的至善价值原则。此乃端本正原、深根固柢之道也。毋庸置疑,这是中国精神标志的题中应有之义。经过大风大浪之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精神世界的升华状态,是中国人精神的巅峰境界。而只有站在精神世界最高峰的民族,才能站在世界大潮的前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中国精神必须是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强反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全部中国人的精神现象中确认中国人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重新塑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和伟大灵魂,无疑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夯实的基础工程。

  

  “华山论剑”首先要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譬如,上面讲到的诚信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资源,是企业道德形象的根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普及经济诚信理念,建设现代诚信经济。离开诚信内涵的经济是畸形经济,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这就明白无误地昭示我们:高扬中国精神,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基础,切实发挥文化的引领、凝聚、认同和整合功能,在“内容为主”的“金科玉律”下赢得市场,凸显创新创意,超越那种缺少文化元素的低层级产品开发阶段。同时,还要按照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去开发利用文化资源,避免资源的滥用,尤其是要克服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绩观,要大力实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在这个课题上,酒文化、西凤酒可视作“华山论剑”、中国精神的一个践行载体。

  我们梳理了相关经济的诸多元素及因子,萌生出一种感觉:酒,这个东西颇有点意思,而酒文化的概念也发人深思。不能想象,离开了酒,“华山论剑”怎么能够争鸣得意气风发、酣畅淋漓;反之,可以想见,酒的浸润,或能促使中国精神表达得更加丰赡飘逸、异彩纷飞。君不闻,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有如是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先是对曹操做了很高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随之,引出来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传说中周代造酒之人)的感叹,进而抒发出对酒与魏晋风度及文章之关系的精彩论述:“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响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计’,毫无实际了。在文学上也这样,嵇康阮籍的纵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后来到东晋,空谈和饮酒的遗风还在,而万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却没有了。”(《鲁迅全集》第3卷第515页)这里,鲁迅先生把酒与人性、事业的内在联系点评得鞭辟入里、鲜蹦活跳。值得提及的是,说到酒之种种,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连接着一根酒的红丝线。马克思在撰写巨著《资本论》的攻坚阶段,恩格斯知道他非常需要一些酒品来增强体力,常常寄给他上好的酒。他们在1862年的书信往来中有这样的记载:2月28日寄出8瓶波尔多红酒,4瓶1846年的莱茵白葡萄酒,2瓶雪利酒;11月15日又寄12瓶波尔多红酒,2瓶1846年的莱茵白葡萄酒,24瓶1857年的莱茵白葡萄酒。1882年,马克思在二女儿劳拉·拉法格陪同下到瑞士疗养。恩格斯在1882年8月26日致信正在洛桑的马克思,不厌其烦地向他推荐了当地的6种酒,并强调饮酒“毕竟是能够使你恢复过去精力的唯一办法”。马克思遵嘱品尝了一些酒,体力大增,回信告诉恩格斯:“我和劳拉一起爬上了这里的葡萄园高地以及蒙特勒的更高的葡萄园,一点也没有感到呼吸困难。”由于马恩跟酒的这种缘份,在马克思的家乡,德国西南边境小城特里尔,就有印着马克思头像的黑比诺葡萄酒出售。而在1868年《自由书》关于“您对幸福的理解”的问卷中,恩格斯的回答是:“喝一杯1848年的玛歌。”人们知道,玛歌是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而1848年出品的玛歌(那一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横空出世),经过20年,正好进入适饮期。我们把目光转回中国,那位“华山论剑”的主将金庸先生,在嘉木葳蕤的山阴道上,一边品喝,一边喃喃自语:“西凤酒啊”,吹奏起了世人对西凤酒的滚滚遐想……汇天地五谷精华,全程纯手工酿成的华山论剑西凤酒,始于3000余年前的殷商,当时称之为“秦酒”,乃王室御酒也。《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赐酒为盗马“野人”解毒。《酒谱》也记录有,秦晋韩原大战,秦穆公获胜后“投酒于河劳师”的典故。唐贞观年间,西凤酒已享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名。明朝时期,古称雍的凤翔县柳林镇“烧坊遍地,满城飘香”,流淌着“东湖柳,西凤酒,女人手”的气韵。到了清代,西凤酒走出国门,声名远播。直至进入民国,西凤酒飘洋过海,摘得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再看今朝,华山论剑西凤酒的创造者们,以“华山论剑”开启创造心境,以中国精神流贯酿制流程,以名山、名酒、名人“三名”品格彰显文化根底、翘楚本色。于是乎,由600年传奇酒海中奔涌而出的10年、20年、30年、50年上品陈酿,通天贯地,浩浩汤汤,为进取者造就时代精神,为思想者绽放时代价值,为创变者引领时代品位,为领袖者辉映时代气质。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整个酒的创造团队)、它们(引领品饮时代新潮流的天赋醇香),以巅峰之道,以峰峻品格,以中国精神,践行着自己目不旁鹜的既定目标,成功地续写着“华山论剑”新的篇章。这充盈着动感、乐感的新篇章,是那么的璀璨夺目、神采飞扬。

  (孙豹隐,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评委,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委,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编辑:李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