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美食

  什么是国学?清末民初的学者邓实先生曾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可见国学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有之学,虽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国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邓先生的论点,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下认为,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国学,当追溯到上古燧人氏根据观察天文所做的《河图》《洛书》,正是它为国学奠了基;此后伏羲依据《河图》《洛书》所推演的五行八卦,则创立了国学体系的雏形。此后才有了以先秦诸子学说为根基,包含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产生于同时期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我国特有而完整的历史、文化、学术等国学体系。因此从经世致用上讲,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都是国学所涵盖的范畴。

  虽则国学如此之庞杂,但其中最具代表的却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了人们的追求,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大到如何安邦定国,小到内心如何修炼,对历朝历代统治者以及普通民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文化观念,伦理覌念等。而且这些观念一直左右我们至今。

  由此可见,国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代社会现实和现在仍焕发着光彩的道德价值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人生理念和追求,是对上古以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伦理观念、生产生活技巧的高度总结,是滋养中华大地的乳汁,是炎黄子孙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信仰崇拜的浩瀚天空。因而我常想,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当年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印度、埃及、古巴比伦三大古国的文明在历史的尘烟中都已消失贻尽,只留下遗迹让人们去凭吊,而唯独我中华民族历数千年而不衰不败,不论是成吉思汗横跨欧亚的弯弓射大雕,还是满人努尔哈赤骁勇的席卷大江南北,甚或是近代列强船坚炮利虎视眈眈,最终他们不是被同化或被驱赶如丧家之犬,在投降书上签下可耻的一笔。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经风经雨经电火焚烧依然不倒,那么,中国人靠的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又是什么?笔者认为,他就是我们赖以生存、赖以延续、赖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永永远远不会屈服于外敌铁蹄的中华元典——国学,是他在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在强化着我们的筋骨,在澎湃着我们的血液。这是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大结晶,是他们遗传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们给我们以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导我们怎样去捍卫这个古老的民族,活出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因此,立国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就在于明“道”。这个道,并非仅仅只是《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而是整个国学之道。如《周易》提出“三才之道”和“天人合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表述;如《尚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对社会和谐和世界和谐美好理念的向往;如道家“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考等等。这些不仅过去是济世良药,就是拯救当今社会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人性丢失,也不失为明目利肝的清心剂。

  遗憾的是,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当时的一些所谓学者,出现了一种全盘否定国学的极端倾向。他们错误的认为,当时之所以“国弱民贫”,完全不是统治体制的错,而是国学腐蚀了人们的灵魂,是国学这个大牢笼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在提倡一味西化的同时,甚至认为外国来的一切舶来品就是梅毒也是中国人应该学习的。延至新文化运动“砸烂孔家店”,一批社会精英更是把国学践踏在地,不去辨别精华和糟粕,而是凭一已之愿一概否定之,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导致国民信仰危机,无所适从。尤其十年“文革”,在极“左”路线的支配下,国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统统被一概打倒,致使中国历史上从未间断的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场浩劫中突然断裂,其后果直接让几代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记忆,以至“炮轰”“油炸”,夫妇反目、父子成仇、亲不认亲、邻里相欺、国疲民凋、奸侫横行。时至今日,这种流毒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仍不能低估,有些人仍视国学为洪水猛兽,盲目地加以排斥。因而造成了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做人的是非标准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突破底线。为官者不为大众谋利,贪污受贿几千万、几个亿者屡屡见诸报刊;为商者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救命的良药被制成了毒胶囊,入口的馒头被加进了染色素;就连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天良尽丧,为获不义之财,知恩不报反将救己者告上了庄严的法庭;更令人寒心者,在工业极度发达的广东佛山,一个小生命被车轮碾压躺在街边呻呤,十八个路人视而不见,竟然没有一个人伸出一双慈善的手去挽救这个垂危的生命;甚至还有一个正在补充知识营养的学子,因奢侈之心得不到满足,竟在飞机场对来接他、干小工挣钱供他上大学的母亲连捅八刀……这些让人发指、让人心寒的现象的时有发生,究其因,我始终认为并非是这些人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错!因为早在上世纪“砸烂孔家店”和“十年文革”中,我们就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打倒了,将陶冶我们心灵的国学砸烂了,将我们赖以做人的精神支柱摧毁了,你拿什么让他们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去规范他们做人的道德?去唤醒他们泯灭的良知?

  看来,确是应该回归传统文化,回归国学,重塑中国精神的时侯啦。因为国学和中国精神密不可分,国学饱含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又以国学为支撑,可以说没有国学就没有中国精神。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但随之而起的种种社会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国计民生。国人在反省之际,在民间自下而上出现的“国学热”,不能说不是一次具有文化启蒙性质的社会文化思潮。它的出现,既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社会良知回归、民族复兴的诉求,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及文明程度提高的国际思潮,更反映了中国人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渴望。首先,他在于能培养国人良好的道德准则,知什么为善,什么为恶;其次,可提高民众的文化修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再次,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国力,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提倡回归国学的热潮中,并非仅仅只是读几本经,学几章古圣先贤的名言而已,而是更需要了解国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国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学还要不断融进新的内容和新的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国学发挥其改善社会的应有的启迪作用,而不至使国学热流于形式,变汁变味。特别要警惕那种借国学之名所兜售的文化糟粕,如把《周易》当作算卦的工具,认为道教经典就是祈福和养生,甚至在民间把修庙礼神、烧香许愿、祈福求丹等当成国学也大行其道,这些和纯粹的国学都是格格不入的,且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中国精神的外延和提高。

  (王盛华,作家、评论家、社会文化活动家、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艺术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民协副主席等。出版有《野山野情》《梦里丁香》《梦在雨季》《遥远的白纱巾》《沦落天涯》等8部。)

编辑:李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