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美食

  我们在秋风乍起的时节,相聚华山一杯酒,其实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就给酒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酒”其实是一个转音字,就是“就”。他说“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同样是喝酒,有人喝成了酒仙,但也有人喝成了酒鬼。有的人喝酒可以酣畅千古、意气飞扬,有的人也可以喝成烂醉如泥。在古代政治的勾心斗角中,鸩酒也曾用来杀人。所以,酒是好还是坏,“就人性之善恶”,看它在什么样的人手里,看人怎么对待樽前一杯酒。

  所以,我们在这里来谈酒中的“中国精神”。首先我们提及几个著名的中国人,在他们的酒里面,能喝出中国人什么样的性情呢?

  站在长安大地上,端起这一杯千古长风的美酒,几乎人人都会想到李太白。李白的酒里有他的性情,有他的天真,有他万古的爽朗。李白说自己“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这就是他的写照。他的一生是“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人活不过百岁,但是不妨碍在酒中酣畅万古,当然他的悲伤也是万古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何以让一个人的生命,欢乐也是万古,忧伤也是万古?有时候要看樽前有一杯什么样的酒。李白的酒不见得昂贵,往往也就是淡淡的米酒,但是一个人心中有诗就会不同。他曾经说过“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我一直特别喜欢这句诗,这是多么浪漫的一种天真,在没钱买酒的时候他就去洞庭湖上赊来月色,用月色去白云边换酒。今天谁又能想到去赊月色呢?

  贾平凹老师曾跟我感慨:现在人们不是不再憧憬古人的风花雪月,而是在大都市里这种日子让人心疏忽了。我在想现在人们的心疏忽了多少东西:疏忽了春花秋月,疏忽了内心的动静,很多时候喝酒也喝偏了。不管官场酒,人情酒,都是高价位的酒,有的时候我们樽前敬的不过是几张名片而不是人的性情。所以,怎样能在李白的酒里找出我们心中的明月色呢?台湾的大诗人余光中先生说的好:“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余下的七分酿就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说的就是李白,这首现代诗的名字就叫《梦李白》。李白的那樽酒,入了豪肠,化成月色,酿成他的诗情。所以,他的剑气跟月光流连,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喷薄而出。我们现在的樽前不缺酒,但酒里又有什么样的性情呢?酒中还有月光吗?李白那个时候,对着月光天真地一顿酒杯发问——“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就要问问天上月亮什么时候来的!这种问题现在忙生意、忙官职的人不会有人问了。其实古人总是在问的,李白顿下的酒杯过了几百年,被苏东坡接起来,他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酒杯的起落中总有人追问着天真呢。今天的奋斗让很多人内心疲惫不堪,喝一杯天真的酒对人心也是一种救赎,因为你又有了赤子之心,你又有了清风明月,你又有了生命里干净的性情,可以卸去很多烦恼,就如肖云儒老师曾说的:酒到了生命里面是火,也许能够烧掉很多你不需要的生命中的垃圾。李白看见明月,说今人跟古人之间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所希望的,就是眼前杯中能有明月。其实,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一直说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我们今天的酒真的能解忧吗?其实我们今天的忧愁都太小了,不是跟对手之间的一点计较,就是跟家人之间的一点误会,要么就是现实纷争加在身上的几许无奈,或者不是失业就是失恋,总归是有些现实的缘由。今天的人们失去了忧伤,那种亘古的天地明月清风之间的忧伤,那种品质已走远。

  中国精神是一个大命题。人如果真是有长风浩荡的精神气象,就不会困窘于眼前的一点小哀愁。今天人们不再追问古往今来的人与明月与酒之间的渊源,而李白却辽阔地看见人和明月的终极相逢,终有一天会相会。当然,他也有烦恼,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时候,他还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知道“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是“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今天人们能不能有这样的情怀呢?很多庆功宴会上都能见到一些稀世名酒,但是好酒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位而在人心里。今人终将成为历史的时候,也应给历史留下一些精神传承。张若虚曾经问过:“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知道长江东去,时光也在流水中一去不返,生命如此匆急,能留下什么呢?如果喝酒只是浇一己之愁,那太小了;如果喝酒只是打发流光,今天还有多少流光去足够打发?酒里面到底能够酝酿什么样的性情?酒里面能有我们的千古江山吗?李白在酒中喝出的那种疏朗与辽阔是改天换地的,他在洞庭湖上站在岳阳楼一望洞庭,寥寥二十字,“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描绘的是何等气象,眼前那么漂亮的一个君山,上面有柳毅传书井,有湘妃的斑竹,但是他看不得小情小景,他希望把这一切都铲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让湘江浩瀚的水面浩浩荡荡的流淌吧,酝酿成天地美酒。“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四面看出去,洞庭附近的秋山,已经被红叶染红了吧,这样的枫叶啊,其实就是天地陶醉的酡颜。天地之间的这点美酒能够醉得遍山红了脸,这不是简单的诗情,而是一种胸襟。其实今天人们樽前的白酒、红酒、黄酒都不缺了,但是,我们的酒里缺明月、缺天地、也缺精神,所以酒是一种唤醒,真正的美酒入怀、入心,“就人性之善恶”。许慎写出《说文解字》的时候恰好是公元一百年,距离现在一千九百年了,那个时候的人就说出来酒是就人性善恶的。今天仍然可以用酒做试金石,考评一下自己有什么样的人性,什么样的人性喝出什么样的酒,李白如果不是这样的一番天真,他不会成为醉仙。李白的酒里面喝的是酣畅百年,打通了天地大道。他曾经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这酒喝多辽阔。

  我并无酒量,但向往酒中的豪情与诗性。我喝李白的这杯酒,浅饮辄醉,但酣畅百年。从很小的时候就读李白的这些诗,几十岁仍然会陶醉,真正能陶醉人心的就是这样的诗情,所以这样的酒使人勇敢无畏,使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一颗心的安顿。李白即使走到一个异乡,也会对主人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何处是他乡”,一个人要能喝到一颗心处处皆有安顿,这是多么好的酒啊!所以,真正的好酒永远不在价位的贵贱,而是要喝出酒里的那番寄托。

  再说南宋的词人张孝祥,在被贬官的时候偏偏赶上中秋时节。他看到明月当空而自己独过洞庭“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好在“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他觉得明月入心,照见了他的人性。“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内心跟明月一样干净皎洁。他想家家户户可能樽前都有美酒,他的眼中天上的北斗七星就是个大勺子,地上有西江水,索性就用这把勺子舀尽西江水遍宴山川!所以,张孝祥在这首词的结尾很豪迈的说“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说我就舀尽西江水,端起北斗星,万象为宾客,天地山川,你们都是此一刻我要用美酒宴饮的嘉宾,我一个人叩击船舷、仰天长啸,此乐何极,不知今夕何夕。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别说贬官了,稍微孤单寂寞一点就得上网聊天,给人打电话发短信,今天的人是多么害怕孤单!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呼朋唤友,但在现实空间中往往我们一筹莫展,在网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们在生活里信得过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今天的宴席没有比张孝祥这场更豪奢的了,因为他的心此乐何极,不知今夕何夕!我们喝喝中国古人的酒,能够喝出来内心的一份尊严。

  中国文人很多都爱喝酒,比如“竹林七贤”。这些人生活并不富裕。晋代文人说起来就一定绕不开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家里穷,用他自己的话说“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房子不遮风、不避雨,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坛子里、米缸里经常都是空的,常常发愁喝不上酒,但是这个人的心有尊严,他认为酒带来的不是呼朋唤友的热闹,而是家的温暖。所以,他从彭泽辞官归来的时候,最温暖的梦想就是八个字,叫做“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拉着自己家孩子的小手,回到屋里桌上烫着一壶酒。现在的人都不在乎这样的日子了,都是在高朋满座中喝酒,自己家烫的这壶小酒不够气派。其实陶渊明就连家里的酒也常常喝不上,可是他活得一点都不卑微。他的尊严让当时的官员们要给他送酒都“裹足不前、心生敬畏”。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其孙王弘在陶渊明的时代做官。他欣慕陶渊明的人格,想给他送酒,但生怕伤了他的尊严,所以先找了个熟悉的朋友庞通之,打听好陶渊明出门必经的地方。庞通之一个人先在那喝着酒,打老远看着陶渊明过来,假装偶遇招呼他说:哎,你要没事先过来喝两杯啊。陶渊明喝上酒,又过了半天,王弘穿着一身布衣打扮成百姓的样子从旁边走过,庞通之再把他引荐给陶渊明。席间,大家谈笑欢洽相逢恨晚,王弘还小心翼翼的对陶渊明说:你看你的鞋都破了,我能给你做双新鞋吗?陶渊明毫不介意,伸出脚来就让他量,王弘又很随意的说,你看我家就是酒喝不完,我能给你送点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衣送酒”。今天的人,往往端自己这杯酒是求人的,敬酒的时候常常含着一份隐隐的卑微,是不豪迈的。其实想想“白衣送酒”,陶渊明那么贫穷,为什么他喝出了天地尊严呢?一个人独立就会有他的尊严,他“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在书中能读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看到的是“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之间,不乐复何如?

  人生坦然才有欢乐,所以这要说到中国精神里面涉及到很多中国的概念。按孔子的说法仁是第一位的。仁是个简单概念,老百姓的解释比孔子解释还简单,大家看这个字的写法,中国老百姓的说法就叫“二人成仁”。每两两之间的关系就看出了仁爱还是不仁爱,因为人在这个世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两两关系,人与人之间究竟是诚信的、可依托的、还是有算计的?究竟是恭敬谦逊的,还是冲撞的、自我中心的?究竟是一生一世默默的相守,还是当前一刻的热闹喧嚣?其实每两两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和子女、上下级、同事关系中,都能看出一个人是否仁爱,所以仁爱是块试金石。要想做到仁爱天下,要先从小关系做起,就是孔子说的“仁者,爱人”。学生问他,我是不是需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广博的施与众人,接济天下百姓吗?孔子说不用,你那个境界太难。他的答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一个人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就用立自己的心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发达就用发达自己的心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其实,无非就是个将心比心!自己喜欢的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要是不喜欢,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希望受别人的冲撞,不希望失信于人,那人人都能以自己的心这么对别人,仁爱就做好了。

  其实“敏”也是仁里面的一部分。有学生去问孔子:“老师我怎么样才能做到仁爱呢?”孔子说了五点即“恭、宽、信、敏、惠”。

  第一个字是“恭”,他说恭则不侮。这句话很大有深意:你对别人越是毕恭毕敬,自己的生命就不会招来无端羞辱。这个社会比以往文明更发达,物质更丰盛,但是比以往任何时代冲突更多了。是因为人们太容易自我中心、想当然。从一己利益出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会自取其辱。所以“仁”的前提就是“恭则不侮”。

  第二件事叫“宽则得众”,人要有宽阔的胸怀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这个世间的事情,小事凭技巧,大事凭胸怀,仅仅在技术层面上努力,能够做得成事但做不大事,人最终竞争的都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胸怀境界。所以,人生这场酒,喝到最后拼的是格局。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局限与他人无关,是自己的人生局太小了。人有多大的局,就能成就多大的事。这就是宽,“宽则得众”。

  第三个字是守信用的“信”。他说“信则人任焉”。谁守信用,别人就重用你,你的职业生涯才可能顺顺当当,老百姓的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们现在看,不管是一款酒、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最后拿的是金银奖牌吗?最重的是人的口碑啊!所以,从2011到2012,我们中国其实进入了一个全民问责诚信的年头,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诚信体系令人堪忧。当年,在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过老师做政治有哪几个前提?孔子只说了“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有兵力的保护,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再有人心之信,也就是个人的信誉、彼此的信任、对社会的信仰,有这三条就够了。这么简单的答案,子贡还要说:此其三必去其一,老师说“去兵”,那我可以不要国家机器了;子贡说此其二必去其一,去何?再去一条,老师说“去食”,粮食物质我也不要了,接着孔子说了一句话,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三年了,那么多年前说的这句话,“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个“信”字比兵力的保护比粮食的基础要更重要,因为没了兵力,没了粮食,人大不了是一死,但你要敢没了这个“信”字,整个社会的价值将无从建立。所以,我想中国精神里面我们真正还应该放大的一个字,就是这个“信”字!如果没了信誉的话,做什么都是小技巧,所以“信”字统领,下面这才是这里提到的“敏”字。

  “敏,则有功”。“敏”永远不是耍小聪明,敏是在有信誉基础上的大智慧,敏有时候是吃亏,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的发现。《老子》里面提倡“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的敏锐是守住本位为而不争,把自己做大,但不是跟别人勾心斗角。

  所以,仁爱的最后一个要领是恩惠的“惠”。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恩惠的“惠”是个心字底,我们要用心给人恩惠,给社会恩惠,然后才会有更多的好处回馈于你,你不去用心没有恩惠怎么能足以调动使用这些人的积极性呢?

  所以,关于仁爱,孔子给学生解释是这五点,叫做“恭、宽、信、敏、惠”。仁和敏是很重要,但这个信字在今天是竞争生存之本,是更重要的。此外还要说说“智和勇”,和“仁”是一个层面上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三达德”。因为,学生去问孔子,怎么做一个真君子,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有了仁爱,胸襟博大,可以少一点忧伤;人有了智慧,鉴明真伪,可以少一些迷惑;人有了真正的勇敢,才能不恐惧。但是这个勇不是匹夫之勇,孔子说过仁和勇的关系,他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一个真正仁爱的人必定是勇敢的,他的人格不博大勇敢,他怎么能够去爱天下、做大事呢?但单纯看见一个勇敢的人,并不能推断这个人就是仁爱的,因为有很多人是匹夫之勇。其实,佐证这个的我们可以说一个庄子里的故事。当年孔子带着弟子们去国十四年,离开鲁国颠沛流离。有一天,在匡这个地方,莫名其妙被一群宋人包围了,子路慌里慌张冲进去,看老师弹琴唱歌呢,就跟老师说“何夫子之娱”?孔子就淡淡的对子路说:“子路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勇敢,如果一个人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那说明他有渔夫的勇敢;一个人在陆地行走,不避犀牛、猛虎,说明他有猎人的勇敢;一个人要是白刃相交于前,视死若生大义凛然,那说明他有烈士的勇敢。但同样,如果一件大事猝不及防的来临,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色不变,用自己的心度过风险迎接光明,那这个就有君子的勇敢。所以,他说:子路你稍安勿躁,我“命有所制”,咱们等着。等了一会,宋人进来道歉,说仇人是阳虎搞错人了。所以真正的勇,是这样一种度过危机的君子之勇。真正的智是什么,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我们现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一直到人的生活细节,可能在网上搜索引擎都查的到,但惟独没有心灵搜索引擎。知人才是大智慧,如果不懂人心,纯技术主义是做不成大格局的。所以,我们无论是仁、是敏、是勇、是智,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跟我们企业文化的结合,那还要身体力行,从每一个人的心灵开始。

  从感性上来讲,可以酣畅万古一杯酒;从理性上来讲,可以传承中国精神的血脉。一颗仁心想有多博大就有多博大。我们所有的相聚只为一个理由,就是用文化的名义养大这颗心,用这颗心跟着所有的那些古圣先贤和中国那些不死的诗意灵魂,去酣畅万古长情,让我们超越当下的烦恼,让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也活成一种精神的血脉,也活成一首不负美酒的长诗。(文/于丹)

编辑:王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