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美食

农村留守儿童之痛:钻进垃圾箱的童年

来源: 解放日报  2012-11-28 10:09 http://food.hsw.cn 版权声明

  6

  家长管不住。

  去年夏天,13岁的陶中林离家出走,在海子街镇流浪,被父亲陶进友追回家“捆绳子”,一顿暴打后,睡在了牛棚里。

  陶家大人管不住孩子。12岁陶冲和9岁陶波的母亲改嫁,父亲陶元武在深圳打工,他们平日吃喝,全靠自己。

  寨子里的邻居,也搞不清陶家孙辈究竟有多少孩子,只知道至少20多人。

  陶家大人共有5兄弟,孩子最多的是陶进友,共有7个孩子;孩子最少的陶元武,也有3个孩子。这两年,陶家大人陆续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陶家老大陶进财,这位年近六十的老汉日日要下地干活,他甚至记不清楚陶家孩子们的大名,只唤孩子们的小名。

  陶家奶奶耳背,几近失聪,眼睛也不好,只讲着苗寨土话,弯着腰,让小孙子赶快吃面。对进出往来的记者、乡镇干部恍若不闻,我们甚至不确定,老奶奶是否知道,出去耍的5个孙子,回不来了。

  7

  寨子很穷。

  已经有企业老板,听闻孩子们闷死垃圾箱,便从安徽的“陶氏宗亲会”赶来,要给宗亲们捐钱。

  陶老板辗转找到当地的朋友,西装革履,从毕节市将越野车开到村口。山道崎岖,一路问来,40多公里路,开了两个多小时。

  土坯房漏风,稍用些力,就能从窗框旁扒些土下来。天花板不过是没有削直的细树枝,零落地铺在梁上。没有任何电器,床铺和矮桌,显然出自村中木匠之手,用料节俭,简单陈旧。褥子毯子上,印着大红的花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款样。

  陶家几人,家境都不算好,家中根本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村中的孩子很多,大多处于放养状态,和鸡玩,或者拉着猪尾巴玩,乖巧些的孩子,帮家里放牛。

  4岁多的孩子,便拿着菜刀和劈柴刀,快乐而又漫无目的地劈砍泥土。稍大些孩子,便爬上树顶,咿咿呀呀地喊。安静些的,就骑马般坐在长凳上,好奇地望向记者的镜头。

  擦抢岩村有学前班,私人办的,每学期要收200块钱。大多数人都不送孩子去,放孩子在家野玩,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送到干沟小学去。

  当地一位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孩子有自己的玩乐方式,同样是有趣益智的。比如说,当地孩子都会做陀螺,用柴刀削出均匀对称的形状,抽一下,便能自旋不止。机灵的孩子,还会在陀螺上钻孔,把陀螺弄出声响来。

  不可否认,干沟寨子里,孩子们几乎都没怎么好好读过书,最多不过读完初中。在众多婆婆纷乱的记忆中,十多年来,只有两个孩子,上过本地的高校——毕节学院。

  8

  干沟小学的校长周旺,最近很是惶恐。

  5个孩子中,12岁的陶中井,是该校六年级学生。另有两个小的孩子,在干沟小学上过一两年学,便辍学回家了。

  干沟小学的老师讲,陶家的小孩们大多讲苗寨土话,刚进校时听不懂普通话,跟不上学习,便不爱来了。

  陶中井逃学,并非初次;甚至数日不出现,也是常事。同学眼中,陶是个“很厉害”的人,惹不起,陶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中间,却依旧看不住地贪玩。

  干沟小学不大,一个班便是一个年级,在籍学生188人。周旺估计,学校里约有1/5学生,算是留守儿童。

  镇上、区里和市里最近老是来人。正是学生中午放学的时候,警车开到门口,调查组一进教师办公室,一闭门就是2个小时。

  陶中井的班主任郑绍权压力很大,他刚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不久,9月份才来干沟小学,想不到出了这样的事。周校长说,虽然干沟偏远,但这里的老师很负责,学生在学校能感受到温暖。

  说实在话,在如此偏远的山区,能有这样的村小,已属不易。周旺校长觉得学校的营养午餐搞得很不错,和镇上、区里的小学,都是一样的标准,菜单一周一换,这一周,是米饭、肉炒胡萝卜和三鲜汤。书本费和学杂费,早就免了。

  但学生若不想上学,学校拦不住。

  周校长有本家访记录,学生一旦不来,班主任就要上门去问明情况,敦促学生返校,即便有些学生住得很远,山路4公里,走路要1个小时。

  发现陶中井逃学后,校方早就找过陶中井的大伯陶进财。

  陶进财发现5个孩子不见了,就给弟弟们打电话,电话那头说:“可能去找亲戚去了吧。”陶家亲戚多,山区人家,相隔甚远,去亲戚家玩,一去好几天,也是常事。

  学校找不到人,没法子,“总不能让老师放下教学,专门去找孩子吧。”周旺说,孩子失踪几天后,家里和学校都报了警。

  陶进财当时以为,和以往一样,过几天,派出所会把孩子们送回来。

编辑:帅东锋

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