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气候日渐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使人情绪产生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引起忧郁、悲伤。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那么,初秋如何养生?下面介绍一些初秋养生注意事项。
入秋时节要从四个方面调养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 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详细》
由夏转秋时的几项注意
注意养阴
进入秋季,雨水逐渐减少,“燥”为秋天的主气,因此,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大部分会被蒸发掉,而秋季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接地气。第三,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避免大汗淋漓。
调理脾胃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养成了冷饮冷食的习惯。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预防秋乏
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爬山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祖国医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睡觉最好在子时之前,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睡觉,不仅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注意防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鼻乃肺之窍,所以鼻干燥在立秋之后尤为常见。此外,肺还与大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容易出现便秘。所以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比如适量的喝淡茶、豆浆等。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若是肠燥,则需要多食蜂蜜等对润肠有作用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