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降水少,湿度低。“秋乏”也会不请自来。其实,“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在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过度消耗能量,失去许多“老本儿”。进入秋季,人体为恢复平衡状态会自动进行生理休整,一些潜伏症状会出现,带来莫名的疲惫感。气象专家建议,对付“秋乏”可在四方面下功夫:早睡早起,老人要坚持午睡;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加强锻炼,比如登山、散步、做操等,多伸懒腰也管用;在室内养吊兰、芦荟等植物。
随着天气愈加干燥,人体皮肤可能会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嘴唇干燥或裂口,这就是所谓的“秋燥”。气象专家提醒,处暑期间不宜急于增加衣服,需要适当“秋冻”。否则体温过高,不利于收敛阳气。如需饮酒,白酒、黄酒最好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由于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尽量别吃萝卜(胡萝卜除外)。由于老鸭味甘性凉,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市民不妨尝试一下。
中医专家表示,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处暑时昼夜温差较大,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干燥的气候为一些细菌、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