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调整方案提高准入门槛
“这市场太混乱了,早就该整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保健食品的准入门槛太低,有的药品当保健品买,特别是快速见效的,其中肯定有“猫腻”,甚至不乏加了激素的。而有些保健品推出没几年,赚了不少钱,结果化验出来就是淀粉加糖加香精,无异于让消费者吃安慰剂。
“此次调整方案的出台,释放出有关部门决心提高保健食品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的信号。”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解释称,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客观来说,保健食品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方面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吹嘘它有疗效,往往是不可信的。
增试食实验保护消费者
近几年来,市场上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整个行业鱼龙混杂,有的甚至不惜造假,以非保健品冒充保健品或是在保健品中掺入药品冒充药品卖,吹嘘吃了没病能防病、有病可治病、对男女老少都适用等等。到底如何证实这些功能是否可信?
王晓波指出,新方案加强了人体试食试验,除保留原有保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之外,拟新增改善睡眠和缓解体力疲劳两项功能的试验,这将使消费者得到更大的保护。但增强免疫力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和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等4个项目暂不能增加人体试食试验。以增强免疫力功能为例,由于伦理学原因,很难建立人体免疫力低下模型,而且试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结果变异大,试验人群依从性差,因此暂不考虑增加人体试食试验,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受认可的。
释疑:
“三高”功能为何只取消降压?
新的方案拟取消保健食品辅助降血压功能,但保留了辅助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能。专家认为,高血压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保健食品设置辅助降血压功能风险较大,消费者如果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清楚,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高血压患者应当到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而非吃保健食品来维持。
但像血脂和血糖,波动比较缓慢,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针对此类患者的保健品所用的材料多为中草药或是多糖类、多酚类、黄酮类的,在降脂、抗氧化、降糖方面有比较明确的作用。改善生长发育功能为何不保?
生长发育有其客观规律,不是吃保健品就可以改善的,这种改善也不一定能持续下去,说不定还含有风险。
另外,不能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偏食、熬夜、瞎折腾自己,乱糟蹋身体都无所谓,只要吃保健品就能解决问题。另外,部分生产企业为达到效果往往加入激素类物质,会损害到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提醒:
保健食品非人人需要
“现在人们只要有点钱,就很容易被说动盲目去买保健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吃保健食品的。”王晓波指出,很多买保健品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买的适不适合,在选择保健品时常按其功能或作用盲目地“对号入座”,易不知不觉走入误区。王晓波认为以下几类人需要保健食品:
1.介于健康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亚健康人群:
亚健康是指身体不舒服,生理功能减弱,在休息后还不能缓解,而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已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像女性更年期提早到来,生活功能紊乱或者是失眠、肥胖,又没有什么特定的药可治疗,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吃些保健食品。而平时偶尔熬夜第二天头晕、发困,只要休息后能缓过来,都不是亚健康。
2.健康的特定人群:
过去包括少年儿童、孕妇、乳母、在有毒有害环境作业人群。现在针对少年儿童改善生长发育的功能拟取消,而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等功能也将少年儿童归入不适宜人群。
3.老年病、慢性病患者:
身体机能退化、生理功能减弱的中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和肥胖者,也可选择保健品作为辅助食品。需提醒的是,在确定是否需要及选择保健食品时,最好有医生指导,特别是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希望通过吃保健食品来增强疗效的患者,更应找合格的专业人士咨询,才能花钱买个明白。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