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味千拉面所涉“鉴定门”,《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调查了国内一些食品行业。据知情者透露,很多食品企业都和食品工业类大学、研究机构、协会、专家有过合作。不过,在合作方式上,由于双方大多关注技术领域,而对检测鉴定报告、专家肖像等约定十分模糊。实际运作中,企业往往会利用这些约定不明的“硬件”大加宣扬,当企业运转良好时,各方都相安无事,而一旦企业出现质量、诚信等问题,科研院所、专家便难辞其咎。
专家表态:
与味千拉面没有合作
7月25日,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关于媒体对味千拉面汤料报道的官方回复》。回复称,在味千官网上公布的味千汤的钙含量是浓缩液的检测结果,数据来源真实。味千汤底的钙含量是由于浓缩未还原的计算方式错误而致,对此已经修改。味千提供的检测报告是2006年委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所出具的。此检测报告的主体和所盖公章均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正是这份检测报告引起轩然大波。媒体报道称,这份检测报告是当年味千花6000元买的。
据制定这份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向记者回忆,2006年的一天,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通过学院退休的老教师蔡同一找到自己,说准备推广营养均衡的中式美食快餐,希望她所在的实验室给“骨泥浓缩汤料样品”做下测试,检测一下里面的营养成分。“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味千拉面的产品,也没有见到过味千拉面的人。当时的营养评价协议是与中国烹饪协会签订,检测费用也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所提供。无论是自己,还是学院、学校和味千拉面均没有过任何合作。”范志红称。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当时农大食品学院受中国烹饪协会的委托对味千拉面汤底进行分析,纯粹是科学研究项目,没想到居然被当成了企业的宣传资料。味千拉面偷换了概念,夸大了汤底的营养成分。
雾里看花的“专家鉴定”
据记者调查,企业与专家直接或间接地“合作”而提升品牌形象的做法在行业内并非秘密。
记者在采访国内一家著名乳品企业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该企业多年来和国内农学院、食品学院、研究所、相关协会以及食品专家合作的秘密:“十多年前我们公司成立时,公司领导就不惜花大力气赞助、聘请食品专家召开食品论坛、鉴定会,然后将专家肖像以及对食品的评价在媒体进行不遗余力的宣传。在广告片、公司网站、宣传册上,专家和产品一并占据最醒目的位置。”
查阅该乳品公司宣传册和广告宣传片,记者果然发现专家照片、对产品的评价以及签名都非常突出。
该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来讲,尤其是初创企业,知名度小,急需消费者认可打开市场。而行业专家对市场影响特别大,因此企业非常愿意与其合作,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力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
“据我了解,我们公司和一些食品专家有长期的合作,每年专门有一笔费用定期资助食品专家到公司来‘考察’,这都是行业见怪不怪的事情。”该中层管理人员说。
该中层管理人员同时对记者表示,企业借用专家的名义进行宣传“不出事还好,出了事肯定有惹不尽的麻烦”。
国内知识产权专家、北京市铭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新明向记者表示,企业产品检测报告只是针对送检样品所出具的,不是到店内抽样检查,并不能说明店内的所有汤底所含营养成分与样品完全一致。“三鹿奶业有检测报告,质量不是照样出问题了吗?”
徐新明还表示,如果中国农业大学和味千拉面没有委托检测关系,味千拉面利用这份检测报告进行宣传,就涉嫌侵犯中国农业大学的声誉权。
针对国内一些食品企业“模糊”处理科研院所鉴定、专家检测的问题,徐新明特别提示,食品专家往往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消费者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专家怠于主张自己的肖像权、默许企业侵犯自己的权利,将来可能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