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生
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市面上的山西陈醋95%为勾兑醋,且大多添加防腐剂,这一说法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山西质检和醋业协会等相关方面更是第一时间辟谣,协会还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之职。(8月8日《京华时报》)
出现负面消息,相关地区、部门及行业出面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辟谣,这已是应对危机的一个“惯例”,随即是查找消息源并对消息发布者进行追责。似乎一辟谣,对负面消息发布者一处罚,公众就不再相信负面消息,就会消除心中疑惑。山西老陈醋“勾兑门”事件发生后,山西省质检和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再次不约而同地践行了这一“惯例”。这种做法会收到预期效果吗?
首先,“勾兑”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关键词,尤其所涉事件与食品安全有关。在国人曾高度信任的洋快餐店,鲜豆浆是勾兑的,可乐是勾兑的,就连宣称长时间炖制的猪大骨汤也是用复合调料勾兑而成的。即使是国产货此前也爆出过不少勾兑品。所有这些已经打击了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当公众看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时,第一反应肯定是相信而不是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行业自己(包括行业协会)进行的一般性辟谣,很难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称: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防腐剂现象,可以放心食用。尽管是质检部门,但没有足够质检报告支持的结论,发布起来既轻松又迅速,没太大作用。
醋产业协会的辟谣更缺乏公信力。因为一方面强调了山西产老陈醋全部是纯粮酿造,不存在醋精勾兑。结论过于绝对;即使有足够的自律能力,不也只能保证“山西产老陈醋”的生产方式,能保证非山西产“山西老陈醋”没有勾兑吗?另一方面人们都知道,作为由众多醋生产企业组成的醋产业协会,一般是不会轻易承认负面信息的。
事实上,王建忠爆料的信息是称“市面上的山西陈醋”,并没有局限于山西范围,也没有特别限定山西产陈醋。可以说,山西质检部门和山西醋产业协会的辟谣都没能从根本上否定王建忠的说法。当然,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之职对澄清“勾兑门”也是没有助益的。
在笔者看来,要想让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相信“勾兑”陈醋没有如此巨大的比例,应当先问市场之“责”,也就是先做足市场的文章。具体来说就是,质检部门拿出此前一定时期的全部质检报告和统计资料,实事求是地说明当前市面上的山西陈醋到底有多少是纯粮酿造,多少为陈醋勾兑,又有多少由醋精勾兑。行业协会也应如此,讲解普通勾兑醋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这比问责副会长更能挽回声誉。
(作者系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