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中山公园上散步的市民又是打伞又是扇扇子未解暑。
近日高温不断,偶尔的阵雨后,地上的湿气也很快被蒸发掉。在这种闷热的天气里,很多疾病悄然而来。由于室内不通风,加之空调里积累的尘埃和细菌,体质相对较差的市民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热、关节痛等。这些疾病在网络上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夏季综合征。
市民为了避暑散热,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但殊不知,有些所谓的解热方法其实是一个误区,如果稍不注意则会有损身体。如何在炎炎夏日避免“夏季病”?如何避免防暑误区的?近日,记者咨询了市区各大医院的相关医生。
误区1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护眼
夏季的正午前后烈日炎炎,人们行走或骑车时都会戴上太阳镜。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容易受到损伤,因此颜色深的太阳镜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对此,眼科的医生表示,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照射,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误区2 天热少穿衣服能凉快些
太阳暴晒之下,总能看见一些人裸着上身,试图少穿点衣服散热。市民通常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但这其实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一般来说,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
但研究表明,裸着上身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而在盛夏,室外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也就是说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皮肤裸露多,容易被晒伤。轻者皮肤会被晒黑,重者会引起脱皮以及一些皮肤病。其实,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另外,如果处于空调或者风扇的环境下,半裸着上身则容易着凉,引起感冒。
误区3 喝冰镇啤酒能解暑
这种观点不正确。其实,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能量消耗也大,容易疲乏。如果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如果是冰镇啤酒,不仅解不了渴,而且还对肠胃产生损害,令热乎乎的肠胃突然受到冰凉的刺激,一冷一热形成发差,容易患肠胃病。
同样道理,有人为了解渴,喜欢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这样也不好,因为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食用冷藏西瓜,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及脾胃。特别是儿童以及中老年人,消化能力较差,食用冷藏的西瓜还会引起厌食、呕吐、腹泻等。
对此,医生建议,夏季如果要解渴,最好的方法还是喝白开水或淡盐水,不仅能解渴,还能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吃西瓜无所谓,但最好是吃常温下的西瓜,或等西瓜解冻后才进食。
误区4 冲凉能使人更舒服
大汗淋漓时,拧开自来水龙头就冲洗的降温方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刚运动回来的人,试图用凉水散掉身上的热气来降温,这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多数人都认为此法爽心健体,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冷水浴,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
因为夏季人们外出活动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建议市民选择温水浴,温水浴后你会感觉通体清爽。
另外,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体为保持体温恒定,通过体表排出汗液来调节体温。有些人觉得汗流浃背非常难受,一出汗就冲凉,或者一天内洗好几次澡。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夏季经常洗澡,不仅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且经常使用沐浴露,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