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客的“必选品” 丹麦芝士苹果包(图为该公司员工提供)。
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记者暗访目睹大量到期面包回收后再用场面
●公司发言人希望媒体“宽宏大量”“帮助整改”
“再生”流程
小文用图片向记者详述丹麦芝士苹果包的炮制过程:制作者首先把回收的面包切成小块,倒进容量堪比储物箱的白色面包箱,加入混杂了熟苹果片、酥油、牛奶、芝士和提子的酱汁,充分拌匀。吸饱酱汁的面包碎块,被排成长棒状,上下分别铺上芝士片和新鲜蛋糕,再用丹麦面皮包裹,撒上杏仁片,烘烤45-50分钟,切件出售。
文/记者何道岚 实习生李天研
“有5款产品夹杂回炉货,工厂回收铺内到期的面包,混入其他材料重新加工,当作新鲜面包再度上架。”甜心客(Honey Cake)内部员工小文(化名)向本报踢爆公司黑幕,他每天都与到期面包打交道,帮助它们“重新组合”,“再生”成其他的热销产品。
记者日前进入甜心客车间暗访,发现大量回收的到期面包,由工人统一重新切片,拌匀后另行再用。昨晚,甜心客发言人向记者表示:“无论对错,希望媒体宽宏大量,帮助我们整改。”
员工踢爆:
到期面包掺入配料“重生”
“每天15家分店退回的满满10箱面包,除大约3箱无法回收外,其余全部回炉制成新面包。”甜心客所属的广州市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小文透露,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期那天的早上,面包就被统一运回位于新港东路海珠科技大楼的生产车间,等待发落。
小文偷拍的照片显示,不锈钢操作台上,林林总总的面包倚叠如山。其中一张照片里,工人正在拆开包装袋,褐底白字的“Honey Cake”标志赫然入目。“一共做成5样产品,丹麦芝士苹果包、蓝莓芝士面包、奶香芝士片、凯撒大帝和法式三明治。”小文说。
记者看到,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3月14日和15日两天的订单明细表,面包除流向15家甜心客分店,还流向在正佳广场等旺地营业的高档雪糕店芭克闪冰。“丹麦苹果包和丹麦蓝莓芝士面包到芭克闪冰之后,他们加价卖十多元一个。”小文说。
销售情况:
再生品位列“热销品”“必选品”
接连两天,再生品位列“热销品”和“必选品”,蓝莓芝士面包蝉联了甜心客订单王。小文说,甜心客把到期面包回炉再造“已有3年历史”。小文的同事阿栋说,“再生面包”在厂里是公开的秘密。“公司迄今未接到过吃面包导致食物中毒的投诉。也许回收的产品不一定会变质。”小文说。
回炉原因:
维持高价回炉不促销?
小文说,甜心客走高端路线,选址多为白领云集的写字楼区,装修精致考究,最便宜的一个面包也要6元。“其他面包店过了晚上某个时间,就会开始降价。为了保持在白领心目中的高档形象,甜心客绝不促销。可平均10多元一个的面包,不降价难免滞销。”
小文说,为甜心客服务的这半年多时间里,自己每天都在“干黑心活”,自称良心不安的小文最终决定,站出来揭开甜心客鲜为人知的“内幕”。
记者还采访了美心西饼、面包新语、东海堂等3家市内面包店,受访工作人员无一例外表示:不管数量多少,滞销面包一律报废。
记者亲尝
“再生面包”
口感混杂没有异味
在甜心客店堂,记者看到了小文和阿栋口中这5种回炉再造的面包,它们单凭外观难以辨出新鲜度如何,而售价不输于其他面包。最便宜的丹麦芝士苹果包和蓝莓芝士包7元一个,凯撒大帝要价12元。记者买了一个丹麦芝士苹果包,纵切面就像一幅斑驳的面包拼图,面包吃起来感觉混杂,一口韧一口软,并未察觉有酸臭等异味。小文戏称:“买一个包就等于吃遍了甜心客的所有包了。”
记者暗访
3名工人
将滞销品切块再用
甜心客的面包制作车间位于海珠科技大楼420与421室,跟办公室仅一墙之隔。小文透露,每到下午三四时,工人就开始将回收的面包“循环再用”。
4月7日下午三时半,记者成功进入421室的面包车间,超过20名统一着装的工人共处数十平方米空间,在分列整齐的食品桌上制作面包。车间内侧,3名工人围在一张不锈钢方桌前,正用刀把不同种类的回收面包逐件切块,地上一个白色塑料框已经盛满了面包碎块,并用保鲜膜封盖,并非当作垃圾倒掉的架势。
对于记者一行,车间里的工人们不停打量,随后更有相关负责人上前质询记者身份。本报摄影记者仍保留下一段工人们将切块后的旧面包徒手搅拌的视频。暗访所见,甜心客车间场景跟报料人所提供的偷拍照片基本吻合。
采访甜心客
店员:做饲料给动物吃
生产厂长:不敢给猪吃
3月15日21时30分,甜心客电子大厦分店女店员正忙于把未卖完的面包逐一下架。记者询问下架后的面包如何处理,店员回应:“这些过期的全都退回厂里,然后做饲料,给动物吃。”
此前,记者曾联系广州市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的陈国群厂长,她坚称,面包到期下架后全部报废,不可能砸自家牌子。“我们都不敢拿给猪吃。”她说。
老板:
挂电话不回应
暗访前后,厂方有着不同态度。此前,陈国群称几张图片不能证明是自家产品,对于照片中印有甜心客标志的工衣、面包箱和操作台上的包装袋,她也认为证据不足。昨天,记者欲就暗访所见进行核实,陈国群称正在开会,而甜心客公司老板姜台宾一听是广州日报记者,就不假思索地说“你找别人吧”,随即挂掉电话。
发言人:
望媒体帮助整改
4月11日18时40分,甜心客行政部经理董小姐作为发言人找到记者。她先声明“甜心客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然后又说“我们会慎重调查,大概两三天会有结果”。当记者说,已进入生产车间暗访,董经理第一反应是“你们什么时候进去的”,继而表示,“希望你们不要出稿”。得知记者手头掌握大量照片与视频证据,董经理口气软化,“无论我们是对是错,希望媒体能宽宏大量,帮助我们整改,毕竟不是致命的事情。”
采访手记:
28天打磨
1篇新闻稿
从接到报料到最后撰稿成文,整篇报道采写历时近一个月。为确保每个细节的真实性,本报曾四度搁置稿件,记者多角度核实求证,不惜冒险潜入甜心客车间调查。
3月13日,本报接到报料。报料人展示了超过20张照片,“再生面包”制作程序一目了然。
为了防止有诈,记者不忘确认报料人的身份信息。对照其本人的身份证、工资条以及工厂通知,证实个人信息相吻合,而暗访当天也可见,报料人就在甜心客车间里工作。
此外,记者还设法找到甜心客面包车间的其他员工,交叉证实了报料人的部分说法,并且获得了更丰富的回炉制作及销售细节。
4月初,记者通过乔装,两度进入甜心客车间(第二次被发现并盘问),现场目睹滞销面包重返车间,再行利用的过程,同时保留了部分视频材料,掌握到确凿的第一手事实。这篇力求让消费者吃得明白的新闻终于出街。
(线索提供: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