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博相府找到心仪已久的正宗陕菜后,西安老餮的平淡生活也就宣告结束了。作为一位研究并教授饮食文化的老师,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重新找回陕菜的尊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西安老餮再次来到了大唐博相府,专门拜访了其掌门人刘晓钟,将一些听到和看到还有聊到的普通朋友们对陕菜的疑问从里到外热乎乎地倒给他,希望能给一个说法。
年届不惑的刘晓钟面对老餮,得遇知音,娓娓道来。
生活在西安这个千年帝都的人们,可能已记不起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先人们能把简单的动、植物做成美味佳肴,配套出五彩缤纷的餐具,生发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政治理论,感悟到“食、色,性也”的人生规律,同样也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食不厌精成为在饮食上的精神追求。厨师也不再是简单的做饭的人,而成为平民生活的特殊象征。
西安自古号称天府,美味杂陈,周秦汉唐不仅开创了中华文明,也造就了关中美食的辉煌,其福泽千年。其后因为战乱等原因,陕菜渐渐凋零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陕菜经过演化很大一部分被传承下来。近二三十年,陕菜受到有历以来最大的冲击。一是改革开放后的西安,人们对东南和西南发达地区的崇拜,导致粤菜在西安大行其道,粤菜取代了陕菜在西安历史上的地位,成为高端菜品的象征。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的距离拉长,工作强度加大,生活节奏变快,对大众来说,川菜、湘菜、福建小吃因为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受到追捧。这都是陕菜在西安式微的原因之一。
但最大的原因,是陕菜在经营上没有形成规模、在质量上参差不齐、在陕菜的文化内涵上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探讨陕菜的文化意义,大部分陕菜做的有名无实,这也是影响陕菜发展的的一个原因。
现代的烹调方法被工业化和程式化,而且为了追求利益,各种材料都是速成品,做菜越来越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东西,虽然口头上还说着特色,但其实各个菜系是越来越想象,像什么呢,就像一汪白开水。人们每日奔波劳碌,每日吃着饲料一般的东西,味蕾早已麻木,不知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而即将在西安举办的世园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韵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都市人的生活紧张而无序,人们身体坐在办公室里,心却向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回归”成为西安人共同的愿望。陕菜的发展也将追寻这个模式,绿色、环保、回归。“回归”不是简单的怀旧,不是说弄几张老桌子、椅子,挂几幅字画就认为是回归,差矣!古时的“烧尾宴”也不是简单地把一些动植物做熟,那些菜谱中积累了大量的古代智慧和古代礼仪,从菜名上就可以找到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都是言之有据的,其出处可以从古代典籍中找到。而今人复原、创新古代名菜,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继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