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卖难”,销区“买难”菜价走高还会持续多久?
今年以来,大中城市蔬菜价格持续波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蔬菜主产区海南和主销区北京等地,对蔬菜产销流程作了跟踪采访发现,在冬季瓜菜的主产区海南,百姓也吃不到便宜菜,“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矛盾”。
农业部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达470多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多200多公斤,“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分析说,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产销环节最多有十多个,流通成本上升,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华社记者春节前搭乘一辆蔬菜运输车从海南进京,行程2800多公里,目睹了一车辣椒从海南田间到北京农贸市场的价格上涨过程。其中每公斤蔬菜从海南进京的流通费用,仅包装费、冷库预冷费、装卸费、运费合计就要1.42元。
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环节过多,“最后一公里”菜价翻番,也是菜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杨洪凯认为,蔬菜批发、零售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摊位费、租金、管理费、卫生费、铺面租金,以及蔬菜筛选损耗、人工等费用,都要加在菜价上。
与此同时,蔬菜产区一旦遭受干旱、低温、台风、热带风暴和持续强降雨的袭击,销区遭遇雨雪天气导致蔬菜运输受阻等,也会引发菜价突发性上涨。
调查还发现,目前蔬菜销区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产区仍然主要依靠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产区和销区之间的蔬菜流通主要依靠许多小运销商完成。这直接导致产区和销区之间信息传导滞后,以至于出现产区“卖难”和销区“买难”的问题并存。
“现在菜价像过山车,生产蔬菜和运销蔬菜就像在赌博。”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昌祥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周昌祥介绍,外地市场批发价格不是几天一变,而是一天几变,合作社向农民收购瓜菜,必然也要跟着调整价格。前几天,合作社向杭州运销了一车青椒,出发时杭州市场的青椒批发价格每公斤是6元,两天后运输车到达杭州,批发价格已经降到每公斤5.2元,原以为每公斤可以赚0.6元,结果倒赔0.2元。
调查还发现,去年以来菜价上涨过程中,市民多掏的钱,并没有流入农民的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