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白越好”属认识误区
但也有人士表示,过氧化苯甲酰毕竟属于化学品,何况目前所有欧盟成员国也已经全面禁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里特教授介绍说:“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强的氧化剂,能够破坏面粉里的很多营养成分,例如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而且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品质普遍提高,面粉加工工艺水平也有较大提高。现在的当家品种“特一粉”出粉率是73%至75%,面粉加工精度普遍提高,面粉里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完全可以加工出白度、精度,都能满足食品制作的需要,完全没必要添加增白剂。
除了在过氧化苯甲酰本身的安全性上存在争议以外,一旦被超出规定标准滥用所造成的危害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错误的消费观念,从面粉变白之后,消费者就认为面粉越白质量越好,而一些生产企业则迎合消费者这种‘喜好白’的消费倾向,结果进一步错误地导致过氧化苯甲酰的超标使用。”范志红说。而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也认为根本性的改变还需靠消费者,“消费者应停止对‘白’的盲目追求”,否则市场上不可能没有这样的产品。据了解,在面粉生产加工过程中,过氧化苯甲酰是在面粉产出过程中被添加的。面粉和粉状过氧化苯甲酰之间十万分之几的添加比例,经过有限的搅拌,很难达到均质的程度,其增白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小型面粉加工企业硬件配置通常较低,增白效果不满意便增加使用量,直至超标。
有关研究表明,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效果在80mg/kg~100mg/kg以上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目前国家标准限定在60mg/kg。目前国内有面粉加工企业近4万家,在消费者以面粉的“白”作为其质量评判尺度时,致使不少小型面粉加工企业悄然提高了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而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受政府监管的力度和概率都很高,在市场竞争和遵纪守法之间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我们目前倡议禁用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北京最大的面粉企业古船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凤奇对记者表示,添加增白剂主要是提高了面粉的白度,使面粉的“卖相”更好,但却破坏面粉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从营养角度来讲,不经任何增白处理的面粉其内在质量是最可靠的。”
食品添加剂有被妖魔化之嫌
在这场过氧化苯甲酰的去留之争中,恐怕实质上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食品添加剂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据了解,在国外食品添加剂有近上万种,我国也有2000多个品类。有关专家认为,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以及延长保质期方面的贡献不能被抹杀。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中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如果真的把所有食品添加剂“扫地出门”,只怕进入我们视线的食品一多半都会有“三难”:难看、难吃、难以保存,而且价格高昂,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何计国认为,现在食品真正出问题,往往是出在非法添加物,即不在名录的非食品添加剂,比如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而不是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标准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有危害的。“任何化学品的安全性都以剂量为前提的。”范志红说,现在人们普遍有一种错误的印象,将食品添加剂等同于有毒有害物质,一提到有食品添加剂就觉得是造假的、有毒的产品。业内专家认为,食品添加剂的取舍,通常要权衡使用的利弊效应。对于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风险与好处的因素往往要进行综合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