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网售食品都缺必要的产品信息。(Getty供图)
订购九洲牌饼干,一看竟然有四分之一是“碎货”;零食折扣大卖,却有一大半即食食品连生产日期也没有……近日气温骤降,“宅家”一族更懒得出门,“蜗”在小屋中狂点鼠标,肚子饿了?网购零食垫肚。奈何网购食物乱象丛生。网售食品,何时打破“真空”状态?
乱象1 生产日期、厂址厂名等标识欠奉
“我的淘宝店新开张啦,有美容卡、话剧票、茶叶、红酒、白酒……”这是阿May发在各大Q群中的消息。她的网售物品中包括茶叶和酒等食品。记者打开她的网页,看到“贡一普洱茶”的具体信息框中除了标明“国际旅游节指定用茶”和生产商“广州市贡香茶叶有限公司”及联系方式外,再无其他信息。
近日淘宝举行零食节,各种零食七折展售。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产品标识相当“简明扼要”——连生产日期都省略,像某品牌乌梅除了“储藏方法:阴凉处保存,产地新疆,保质期18个月”外,连具体厂家、生产日期都没有。
乱象2 货物到达 已“粉身碎骨”
陈小姐上网“淘”到一款湖北才有卖的“怀旧”饼干,谁知零食送到时,拆开发现有四分之一的饼干已经“粉身碎骨”,只剩下渣。但想到也就十来块钱,便不再追究。类似情况屡屡出现,有人甚至收到货不对板的食品。
乱象3 乱标价 店主说了算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唐书泽指出,目前网售食品主要有三种类型:自制食品、进口食品和功能保健食品。网售食品存在胡乱标价的可能,“物价部门没有对这些食品统一定价,通常都由店主自行定价,有时甚至会造假,比如谎称某产品原价1200元,现价800元。可到底原价是多少?只有店主最清楚!”
进口食品是“高危一族”。网络上有部分进口食品的来源渠道不正规,没有经过合格的检验检疫手续,没有中文标签,卖家表示是自己直接从国外带回。按规定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有合格的中文标签,上面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原产国或地区、总代理或经销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等内容。
分析1 开网店 有规范但不强制管制
对于网售食品的乱象,有网友认为关键在于开网店成本低、程序少。在网上卖零食的蔡小姐告诉记者,只要有十个宝贝出售就可以开店。
201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要求个人网店经营者应以实名登记,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但《办法》只是规范,并没有强制。广东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针对性的规定。许多并未注册的网店店主表示主要担心缴税问题。
对此,唐书泽教授认为,食品网店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主要作用是所售食品出现问题时方便工商部门最快速度地溯源。他认为“有些网店店主不愿意注册,可能更担心不能保证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