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餐具中的聚苯乙烯和丁烷发泡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针对一次性发泡餐盒淘汰与否,两大协会各执一词,且互相指责——马占峰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目的是对企业收取顾问费用;董金狮则称,国家的相关禁令让一次性发泡餐盒企业受到沉重打击,从而使中塑协的收益受到影响。
其实,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到底能不能用?用了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说,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和丁烷发泡剂。有观点称,一次性发泡餐盒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出单体致毒,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聚苯乙烯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要将其解聚成单体,温度必须在250℃以上。
即使原料中分子结构含有标准中允许的极微量单体,但在实际使用中已充分证明,这些单体会立刻汽化到空气中,残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残留,由于其量甚微,正常人的肝脏足以通过新陈代谢排除出去,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外,一次性发泡餐盒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等,会产生“激素”,扰乱人体内分泌影响雌激素等问题,近年来,日本、美国、欧洲都曾对聚苯乙烯制品进行雌激素实验,结果均证明不具有雌激素性质。
市场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是因为其替代品成本高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不合格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充斥着市场。2009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曾调查发现,一些生产企业大量、甚至是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减震块等制成的再生料进行生产。
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产品上赫然地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样。“目前,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泛滥最为严重的是广东省、江西省等。”董金狮说。
8月10日、11日、1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了广东省大量企业违法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市场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合格的一次性发泡餐盒,主要是因为其替代品成本高,实用性一般,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即使遭禁也要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而由于监管不到位、执行不力,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苑会林说。
他指出,一次性发泡餐盒被禁后,替代它的主要有两种产品,一种是纸浆模塑餐盒,也就是纸质餐盒。火车上曾经使用过这种餐盒,但由于刚性不够,很难叠放,且在防油防水方面的性能太差,最后弃之不用。
还有一种是透明一次性聚丙烯餐盒,现在火车上大多使用的就是这种餐盒。但这种餐盒消耗的原材料较多,因而成本也比较高,且有的可能存在碳酸钙超标的问题,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
而一次性发泡餐盒造价非常便宜,每个不到一毛钱。正因为如此,尽管一次性发泡餐盒并未“解禁”,但企业受到利益的驱动,仍然非法生产。数据显示,近年来,市场上70%的餐盒都是一次性发泡餐盒,由于缺乏监管,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相应的保证。
苑会林认为,“白色污染”是一次性发泡餐盒造成的最大问题,但这是可以得到治理的。“例如,现在铁道两旁的‘白色垃圾’已经少多了。一方面,列车加强了对垃圾的集中处理;另一方面,现在的火车都是全封闭式的,旅客要想向窗外扔垃圾也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