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的葡萄酒厂专门收购烂葡萄做原料,而产品却一路畅销。
与此同时,一些名烟名酒店里的,各种来路不明的洋红酒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热销产品。
不可否认,洋酒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在人们追风似的高价购买洋红酒的背后,一些商人已经开始把洋红酒当作新兴的炒作对象。这样的炒作让洋红酒的价格虚高,完全脱离了之前的实际价值。
葡萄贩子的秘密
8月4日上午,滨州市滨城区一家农贸市场,郑良前守着自己的水果摊位,百无聊赖地坐在椅子上,看稀疏的行人。
“要说挣钱肯定是之前的活挣得多,可真是不忍心再干下去了。”郑良前所说的“活”是他卖水果之前的工作,每年到葡萄收获的季节贩卖葡萄。
但与其他的水果贩子不同,郑良前并不是将葡萄从果农手中收来后卖给水果零售商,而是定点给一些葡萄酒厂送货。
“差不多干了十年了吧,刚起步的时候确实不好干,种葡萄的少,收葡萄的酒厂也少,记得第一年干,就挣出来个饭钱,基本上等于白干。”
但随着客户关系逐渐扩展,郑良前的生意开始走向正轨,“滨州、青岛,烟台以及河北等省份,种葡萄比较多的地方,都是我的业务范围。”提起当年生意辉煌的时候,郑良前的脸上闪现出自豪的笑容,“当时主要给张裕、长城、威龙等几个比较大的红酒厂送货,而且人家点名都要品质比较好的葡萄,收货的时候检验也很认真,有的还按糖度计费。种葡萄的果农也很认可我,好的葡萄总是留给我,别人去收都不卖。”
转折发生在2007年,当时郑良前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我也不知道那个人是怎么得到我的联系方式的。”郑良前回忆说,大约在当年8月份,有一个陌生人给他打电话,自称是一家葡萄酒厂的,长期需要葡萄,希望他能给送货。当时郑良前的业务正好处在了瓶颈期,看到有新的突破口,便应了下来。
“刚开始,我送一些比较好的葡萄,对方虽然收下了,可是说价格比较高,希望以后能送些成色一般的葡萄。”郑良前说,后来他给对方送去了一些质地一般的葡萄。
这样的业务持续了两年。2008年,一次送货结束后,收货的葡萄酒厂问郑良前,有什么办法能再降低葡萄的价格,“我当时随口说了一句,果农摘葡萄的时候会脱落一些,还有一些病虫害比较严重的葡萄,但那些葡萄一般都没人要,都是些烂葡萄。没想到,对方却让我以后全送那种葡萄。”当时的郑良前已经有些疑惑,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收了大量的烂葡萄给酒厂送去了。
2009年发生的一件事,让郑良前放弃了之前的生意,“那年我和酒厂已经比较熟了,一次送完货,我自己就在厂里转了一圈。”那次看到的画面让郑良前终生难忘,“那根本就不是正规酒厂,简直是垃圾场,用的全是烂葡萄,灌装好的红酒瓶上却贴着各种各样的全是洋文的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