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一息的三鹿在重组久拖不决之时终于见到一丝曙光。
近日,本报记者从多方获悉,三鹿已于11月底为三元股份(600429)贴牌加工奶粉。而三鹿集团一接近高层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三鹿一核心工厂下周复工。
为成功收购三鹿资产,本周三元在石家庄设立子公司。然而,从9月11日至今已过去三个月时间,三鹿重组谈判依然十分艰难。此间曾因三元的过分要求而陷入僵局,因涉及公司、政府等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何平衡成为一个难题。
本月15日复产已定
“下周的时候三厂复工。”12月10日,本报记者从三鹿集团一接近高层的人士处获悉。该人士所说的三厂,为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乳品三厂的简称,是此前披露的三鹿被收购的7家核心工厂之一。
本报记者亦从三鹿一资深经销商处得到印证,据该经销商透露,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乳品二厂也有可能同期复工。他告诉记者,11月上旬三鹿初步计划12月15日投产,产品用三元的牌子。
而本报记者本月初获悉,11月底,资产评估小组已经完成了对三鹿旗下资产的清查和审核,现在正进行整理资料以及撰写报告等工作。
一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11月底,石家庄市国资委已经同意先将三鹿约20%-30%的资产租赁给三元,工厂开动进行贴牌生产奶粉。三元方面不愿声张。
这一消息本报记者从其他渠道也得到了证实。一般8吨原奶产出1吨奶粉,相比液态奶,生产奶粉主要是为了消化奶源。
该知情人士表示,做贴牌生产的很可能是三鹿的三厂,是三鹿设备最好的厂。
三鹿二厂、三厂皆为三鹿在总部石家庄市主要的生产基地。二厂主要生产液态奶;三厂主要生产奶粉和液态奶。根据公开资料,其拥有9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300多吨。
11月底,三厂和二厂进行试生产引发市场诸多联想。不过,三鹿员工解释称,此举是为试验设备运行情况,产品并不销售。
然而从目前看来,试验设备的目的显然没那么简单。
石家庄奶协一人士对记者强调,无论是恢复收奶还是试验设备,所有这些都是为三鹿复产做准备。据其介绍,最近这一周多以来,三鹿每天运往三元的奶量已经达到40吨,相比之前有所增长,从收奶量上也可以看出复工越来越近,由于三元的消化能力有限,往北京送奶加工不是长久之计。
不过,上述经销商则强调,“现在事情还存在很多变数,看目前的情况,复工可能还没那么快,推迟也说不定”。他告诉记者,目前奶源是个问题,收奶存在一定困难。
经销商货款成接手障碍
12月8日,三元公告宣布,公司在石家庄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从事乳制品加工、生产业务,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持股100%。
三元董秘王钤对媒体表示,公司并购三鹿还在商谈过程中,成立子公司只是为可能收购成功做的前期准备。
一乳企高管以及上海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经理汤浩均认为,三元设立子公司主要出于分担风险的考虑,由子公司出面来租赁三鹿的资产,能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冲击母公司,相当于设立了一个“防火墙”。
“相比三元在北京‘遥控’,在三鹿大本营设立子公司更加便于未来接管三鹿后的经营管理。”乳业分析人士王丁棉表示。
上述石家庄奶协人士向记者透露,“市政府恨不得马上开工,只不过现在很多事情不是哪个人能控制的”。
11月初三鹿真正开始着手筹备复工,与此同时,三元已着手在企业内部寻觅管理人才,为租赁三鹿工厂做准备,近日更是在石家庄设立子公司。从上述近期三元举动频频推测,双方谈判似乎是有进展的,合作信号逐个放出,不过,至今却没有一个质的飞跃。
“目前的谈判很艰难。”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人士都表示,此并购牵涉到公司之间、政府之间等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均衡点不是易事。
而在谈判艰难进程中,还夹杂着一些不愉快的因素。“三元向三鹿集团要供货商、客户的资料甚至奶粉的配方,三鹿的领导感到很恼火,觉得三元谈判动机不纯。”上述三鹿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三元的这一行为令谈判陷入僵局。“三元拿到一部分客户资料之后,没有用原来三鹿的经销商,而是通过三元自己的经销渠道配送三元的产品。三鹿的领导再也不给他们资料了。”
而且上述经销商表示:“三鹿董事会的领导告诉我们,三元未接手还有一个原因,三元不愿承担经销商的货款。三鹿拖欠经销商的货款尚有70%没有返还,数额在4亿-5亿元。”
一乳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并购迟迟无法推进的根本症结在于无法明确巨大的损失谁来负担。
此外,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等企业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万余人。“假设一人赔一万,那至少29亿,这还不是最终的数字,有的家庭要求赔偿10万元,有的可能要100万元。”多位业内人士跟记者提到这笔无底的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