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的前采购员工因收受供应商贿赂被深圳检察院逮捕。
曾在沃尔玛从事过多年采购工作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披露,沃尔玛如此大规模地把内部贿赂案公之于众,实属首次。也有沃尔玛内部员工曝出沃尔玛对采购环节的良好控制得益于雇佣 “特工”来监视和调查自己的员工。
[案情回放]
沃尔玛前采购员吃下12万
来自深圳福田警方的消息显示,香蜜湖派出所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取证,成功破获一起商业贿赂案,涉案金额达12万元。目前收受贿赂的廖某已经被检察院逮捕。
据介绍,今年9月份,香蜜湖派出所接到沃尔玛总部商业调查部负责人报案,称公司接到山东一家鸡蛋供应商的举报信,举报沃尔玛采购员廖某向该公司索要2万元的“进场费”,否则不给予推荐进场。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去年廖某确实向山东的鸡蛋供应商索要了2万元“进场费”,让对方把钱转到远方亲戚的账户上。此外,沃尔玛一员工还发现廖某在公园与一供货商见面,并收取了一张银行卡,卡上共有10万元。10月15日,警方将廖某刑事拘留,10月23日,廖某因涉嫌商业贿赂被检察院逮捕。
沃尔玛公关部有关人员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诚信是沃尔玛经营的第一原则,沃尔玛把对员工的监督放在首位,也以不同方式欢迎供应商举报,建立了一系列机制防止商业贿赂案发生。“此次的做法一是让员工以儆效尤,二是给供应商吃个定心丸。”
[行业调查]
采购员年入百万“很正常”
采购员受贿的背后是隐藏在卖场采购环节的商业贿赂黑洞:作为行业“潜规则”,供货商要想进入卖场、降低扣点,需要打点采购经理、采购主管等多道关口,为此掌握一定权力的采购人员就有了灰色收入的空间。
“在大卖场工作的采购员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手上有一定数目的‘生杀大权’,一些走短线的职业人选择捞一笔就走成为常态。”知情人士透露,在卖场的前期扩张阶段,为了追求好业绩,很多管理层对采购员的受贿行为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当业绩到一定规模后,加强监督和控制就成了新的管理办法。“家乐福和沃尔玛都走到了这一阶段,所以防止权力下放后的腐败泛滥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采购员一年经手的款项高达千万元甚至更多,于是我们身边就活跃着不少年收入上百万元的采购员。”据了解,现在零售行业涉及商业贿赂的金额多在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之间。但由于涉及的人数众多,各企业目前基本没有根治这类腐败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主要通过压低采购价格上限的方式约束采购人员,或将采购部和质检部分立,以互相制约的方式保证采购物品的质量。
[企业对策]
请来“特工”监视员工
有媒体报道,在沃尔玛总部的资产保护部内设有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如“秘密特工”,这些特工的任务就是调查公司内部采购等环节的腐败。
“我们每天都活得胆战心惊,同事间都开玩笑说活在特工的监视下。”据一名已经离职的沃尔玛采购经理介绍,在新员工入职时,就会被告知在总部资产保护部有一个专门调查腐败的小组,有很多 “秘密特工”,“这些人平时在公司不露面,谁都不知道是哪些人,但是他们可能正监视着你。”
据悉,这些“特工”们会对采购等关键岗位的人员做特别管理,观察工作表现、作息规律、上下班交通工具、个人生活品质细节、结合各方面的信息来源,比如客户投诉,来确定重点要关注的人,并跟踪上下班、监听通讯、访查交际圈等。“我的一名同事就因为下班坐了供应商的车而被辞退了。”
另据外电报道,在沃尔玛的美国公司有一支由退役特工组成的调查队伍,来监视和调查自己的员工。据悉,沃尔玛的这支调查队伍中有一些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退役的特工。
[专家看法]
沃尔玛“反贪”救形象
沃尔玛以“天天平价”、低廉的价格抓住了消费者的心,但在“平价”的背后,却隐藏着零售终端吞噬产业链、控制生产者的“霸王权威”。
10月底,沃尔玛表示,将提高中国供应商的质量标准,新标准从服饰等部分产品开始执行,并最终涵盖公司所有产品。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沃尔玛此举无疑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对此,有供应商称,在原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沃尔玛的采购仍极少提价,提升质量标准也是为供应商一直提出的提价要求“设门槛”,这也造成沃尔玛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
“大张旗鼓地搞纪律改革风暴,把腐败事件和惩治结果积极曝光,是企业挽救前期负面形象的大好时机。”资深零供关系研究专家、武汉玛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静指出,基于前段时间紧张的零供关系,沃尔玛自曝采购员的贿赂行为无疑是危机公关的常见手段,目的是稳定供应商情绪。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商业贿赂是会一直存在的,重要的是商业贿赂发生时的背景分析和行贿、受贿双方利益分配的平衡问题,这个也是值得供应商思考的问题。”黄静指出,零售商在特定阶段的特定做法自然有其利益的驱使,供应商单纯的愤慨或者抱怨毫无意义,为零售商揪“内鬼”的行为也不必欢欣鼓舞。
“除了要重拾在供应商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外,沃尔玛此番也期望树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正面形象。”据黄静分析,在金融危机下,消费者把口袋都捂紧了,这时候,拥有良好品牌的零售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