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似乎让一直被牛奶盖住风头的豆奶行业“扬眉吐气”,在各大超市其销售一度火爆。但随着牛奶市场的回暖,豆奶行业是让牛奶重夺锋芒还是能借助此次契机继续快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豆奶行业或可借此契机“奋起”,不过,与正在高速增长的牛奶业相比,豆奶业市场规模和人均消费量要小得多,随着牛奶市场的回暖,豆奶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机遇
近两成牛奶消费者转买豆奶
受“牛奶风波”影响,中国乳制品行业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豆浆、豆奶等绿色替代食品则出现热销,在过去短短一个多月里一下子火了起来,业内纷纷认为这是豆奶行业改变十多年来缓慢发展的契机。究竟最近的牛奶风波给豆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超市豆奶急剧走俏
在各大超市走访时记者发现,豆奶饮品的专柜十分热闹。多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均表示,维他奶、杨协成等豆奶饮品的销量最近急剧上升。而他们均摆出了显眼的堆头,在豆奶堆头前总能见到消费者将一两组豆奶放入购物篮中。“有个别卖场销售甚至同比翻了几番,”杨协成(广州)品牌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魏小玲表示,杨协成这段时间也在加紧生产,保证货源的充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牛奶风波”必然造成国内部分牛奶消费群体转向消费豆制品,具体转移规模目前还无法估量,但相信一定会引发市场对于科学和健康饮食的重新思考。
据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估计,可能有将近20%的消费者从购买牛奶转向豆浆、豆奶等替代品,这段时间豆奶厂家的销售量应该较平时有40%~50%的增长。
消费者关注更多
以魏小玲为代表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牛奶风波后,消费者对豆奶行业的关注更多。“身边有朋友之前都是喝牛奶的,但是牛奶出事后,接到了很多朋友咨询豆奶的营养知识的电话,他们也开始转喝豆奶了。”
记者在市面上走访时发现,部分消费者在乳制品和豆制品货架前,拿着牛奶和豆奶,在仔细对比包装上的营养信息。有农产品分析师认为,豆奶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相信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居民饮食习惯会更加多元化,而不局限于乳制品,这将对豆制品行业形成利好。
此外,由于近年来奶源紧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但是豆奶生产所需的大豆原料较为充足,使得豆奶行业的发展前景备受看好。
市场潜力有待激活
据了解,近几年,豆奶在发达国家发展十分迅猛。在美国,1988年产值为150万美元,1990年达5000多万美元,1996年达1.2亿多元,到1999年达3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1999年豆奶约占大豆食品销售额的25%;在日本,2003年,市场仅豆奶一个产品的销售额就达233亿日元,日本全年的豆奶消费量在18.2万吨左右,接近人均消费2公斤。韩国豆奶的产量在2003年是19万吨,人均消费4公斤,比日本还多一倍。台湾地区的人均消费量更高,豆奶和豆浆合计达到5公斤。
我国的豆奶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不过受制于生产技术的门槛和投资规模所限,豆奶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无法与牛奶相比,并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仍停留在市场培育期。据专业人士估算,目前我国豆奶人均消费量一年仅为1公斤左右。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预计,今后10到15年内我国居民豆乳及其制品人均消费将以6.1%的速度增长,其市场前景相当广
挑战
规模待扩大技术待提高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涉足豆奶生产的企业约150家,形成生产能力约50万吨的市场规模。但行业年增长率仍远低于全国饮料行业增长水平的20%。相对于牛奶市场过千亿的销售额,豆奶行业依然十分弱小。一方面,豆奶行业仍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另一方面如何克服豆奶行业自身在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局限性、如何让豆奶行业向牛奶行业靠拢,甚至将它发展成和牛奶行业并驾齐驱?豆奶行业可谓任重道远。
消费群相对固定
冰泉公司总经理陈国泉指出,豆浆这类产品的消费人群比较固定,主要集中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这一群体,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较大。最近发生的乳品事件之后,许多豆浆企业都认为这是一次机遇,牛奶空出的市场份额将被豆浆抢占,从目前市场的表现来看,确实有一部分的消费者转向喝豆浆产品,但市场份额并没有很大的质的改变。从长远来看,乳品风波平息后,牛奶市场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目前的市场状况只是暂时的。
行业巨头引导缺位
纵观国内的豆奶市场,目前头把交椅被维维占据,维维有“中国豆奶大王”之称,占有国内豆奶、豆奶粉近80%的市场份额。此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维他奶、杨协成等知名豆奶品牌也开始进入内地市场。尽管豆奶行业也涌现出了这些知名品牌,但是在过去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豆奶市场并没有如牛奶一样出现爆发式的发展。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豆奶行业目前面临的瓶颈主要是进入的企业数量太少,造成整个行业缺乏活力和竞争氛围,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因而始终走不出小品类的形象和定位。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国涉足豆奶生产的企业仅有约150家,形成生产能力约50万吨的市场规模。
“目前,豆奶行业内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品牌,行业更加缺乏资源的优化整合者,无人牵头将引导这个行业逐步引向集中阶段发展。”